历史上有名的康。
三国时期的吴栋人。曾和被派往福建等地,沿途经历和见闻了100多个国家。他们是中国早期的海外旅行家之一,他们撰写了《吴外国传》。
康僧会
三国里的和尚。他住在朱,随父经商,后迁居胶头。十几岁父母双亡,他出家为僧。他懂天文占卜,又有仙经。他精通天文和占卜,尤其是古典文学。247年到三国武都建商(今江苏南京),孙权为其建塔。因佛寺,为江南第一寺,建初寺(今南京弘治)。江苏和上海(现在上海的龙华寺和静安寺也是佛教协会创办的)也是佛教的起源地,是江南佛教的创始人。形成江南佛教中心。
金陵十三钗(原建初寺)是明成祖朱迪为纪念生母而建。该工程始于永乐十年(公元1412),民工10万人。用了19年才基本完成,花费了248.5万两白银。宣德帝责成郑和参与工程建设,主持落成典礼。古代金陵的Hoonji是皇家寺庙,所有建筑都受皇室监管。高峰时达到“九里十三步”的范围。曾与灵谷寺、天街寺并称金陵三大寺,为明清百寺之首。当时中国主管佛教事务的专门机构也设在这里。金陵大弘治是明初刻印经书的中心,也是义学的讲坛。在明清时期,它在佛教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古顺治的五彩琉璃塔高约78米,九层八面。因塔身由白石和五彩玻璃砖砌成而得名。彩色玻璃塔以五色莲花台为基础,塔身自下而上逐层缩小。每一层的瓷砖和拱门都覆盖着红色、橙色、绿色、白色和蓝色的玻璃。牌坊采用五色琉璃构件,上面有飞翔、雷神、狮子、白象、花卉等图案,栩栩如生,制作精美。塔顶有黄金打造的宝顶,下方有9级“相轮”,下方有“承盘”。塔顶及各层飞檐下挂有152个金铃(风铃)。金钟罩随风而响,禅意十足。塔内建有146盏长明灯,由数百名少年日夜轮流控制,使其日夜保持明亮,每天要消耗多达51公斤的石油。白天灯火辉煌,到了晚上就像火龙一样挂着,灯笼耀眼夺目,几十里外都能看到。古金陵大报恩寺塔是明初至清初南京最著名的标志性建筑,永乐皇帝将其命名为“第一塔”。明代散文家张岱称之为“永乐大窑,中国大古董”。它被西方人誉为“中世纪七大奇迹”之一。1856年,金陵大饭店和刘力塔被太平天国摧毁。
康轩
字昌明,南朝梁华山蓝田人。起初在北齐为官,后在梁朝泗州任魏刺史,以豪爽著称。他们的祖先来自康居人。据《梁书康选传》记载,这位西域康家的世子来到中国,定居河西郡,后又定居河西,后代世代繁衍。
康子源
唐代经学大师,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字佑昌,号禺期。唐开元四年(731),丙辰年进士,官至金子光禄博士,完颜政太清。给一个智者学习易经和老庄的能力。形成了“令不从天,而从民”的皇帝改革思想,“是为公,不是为民,顺道必有赏,违善必有罚”,主张革除弊端,创立新制度。成为历史上的改革家,载入史册。后来因为安史的隐患,邀请你去福建,住在建宁府建阳县。现存的紫苑墓地遗迹在简阳。他是福建康氏家族的始祖。
康昆仑
西域康人是唐代著名的琵琶演奏家。因演奏《道调凉州》《羽调路遥》等曲目,被誉为“长安第一手”。
康日志
唐朝时,灵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西南)人去查校大臣,留仆射,封会稽郡王。他的儿子康骁勇善战,被封为大将军。因有功,止尚书左仆,枪毙之,封惠济郡公。
康成
五代以后,唐朝明太祖李思远在时任大理邵青时,曾谈及时事:畏国者五,深畏者六:出格者不惧,天象不惧,小人不惧,山崩不惧,水旱虫蝗不惧;智者之藏可怕,四人之迁可怕,上下之偏心可怕,耻辱可怕,名声可怕,真相可怕。“那些知道的人都清楚而中肯。若由荣转死,如任衡、安,可说是上下相偏,名声大噪。但是,成成的话,不仅仅是一时的病。任何一个是国家的人都不能退出!他是康子渊的后代。他是(福建莆田)康氏家族的祖先。
康福
五代禹州(今山西灵丘)人,在后唐、晋朝为官,都有政绩,所辖土地牛马满地。后金时,官至丞相,赐忠、诚、忠、荣等职,加府三司。
康在宇
北宋将军,为宋太祖立下了开国功勋,是开国功臣之一,因此被提升为官员,受到家人的表彰。从此,康的统治地位变得显赫起来。
康之基
南宋一位著名的学者,名叫博克,名叫文叔,名叫推玄,出生于化州(今河南省化县东)。他曾写过《中兴十策》,表现了他向往公平、理性的乌托邦思想。他是《昨日梦录》等的作者。
康·
元代戏剧家。土生土长的狄州人(今山东惠民)有多种他的戏剧《李悝詹氏负荆》。
康茂才
明朝开国将军。康茂才原是袁婷派驻应城的水军元帅。朱元璋攻破应城时,康茂才领兵投降,愿意加入红巾军。朱元璋立康茂才为红巾军水军之首。从此,康茂才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比如朱元璋攻占浙东后,就派康茂才在那里做水农大使,负责修筑河堤、水利工程、恢复农业生产、供应军需。俗话说,桃报李。朱元璋如此重视康茂才,以至于康茂才兢兢业业地为朱元璋工作。康茂才在战争和水利两方面都做得很出色,做出了很多贡献。
康达和
公元(1507-1577)年,明郑德出生于福建莆田崇福里里山村(今莆田市秀屿区月塘镇乾康村)二年。
嘉靖十四年(1534),康大和进京赶考,考了个二等秀才。嘉靖三十二年(1553)升学士为讲师,嘉靖四十年(151)升南京工部资政。明成祖称赞大和为“一代儒”。他是嘉靖、隆庆、永乐三朝的元老,学识渊博,治学严谨。他清正廉洁,勤政爱民,“憨厚老实,不露声色”。他的道德文章备受世人推崇。年轻时受到林震、苏军的赏识和器重,他在馆中读书时,在墙上题了“林雪”二字,意为仰慕工部侍郎林廷基。他也常说:“我比不上朝廷机器。”可见他做官是很谦虚的。回到家乡后,他和在家做官生活的工部大臣林允结成联盟,作诗,一时风雅。明神宗万历二年(1574),他们受兴化知府卢义经之邀,以总裁的身份继续研究兴化实录。之后,他像林云一样继续研究县志。除了总纂的《兴化志》(万历徐佳志)外,还有《莫砺锋集》和代代相传的《序濮阳文献》。
康海
明代作家。字韩德(1475-1540),是对山、湖西山、惠东一带的渔民。陕西省武术人士。弘治十五年(1502),状元,任翰林院官。郑德五年(1510),刘瑾被处分,康海被牵连革职。回到家乡后,我用山河的声音自娱自乐。他是“先哲七子”之一,著有多种杂剧、散曲和诗集。作品主要有杂剧《中山之狼》、散曲集《惠东乐府》、诗集《对山集》等。
康女
明代人以“三贤”著称。相传其父年老无子,劝其纳妾生子;母亲的病,尝粪便辨疾病;当丈夫去世时,他发誓不再婚。
康元吉
公元(1559-1613),字日空,三号,明朝万历辛丑(1600)年间进士,在太常寺任大夫13年。他在被任命为职员之前就去世了。光绪《湖南志》、李《南岳志》和《衡山县志》对他都有简要记述,他的事迹在地区广为流传。首先,他在明神宗朱翊钧发表《保舒泰》,以“保利保泰”为宗旨,直言不讳地批评时局,痛批皇帝和宰相,甚至提出了相当实际的建议。其次,我师从著名理学家王,并在王父子死后为他们建了一座精舍。每年春秋两季,这里都会举行祭祀仪式,也作为教育世家子弟的讲学场所。惠玲精舍成为继文鼎书院之后,南越人兴建的又一书院。在南岳,也有顺口溜说,“康佳祠堂离奇牺牲,先祭王夫子,后祭康保泰。”康保泰是礼节性的称呼,因为他在保安台上。这里的是王和王斗傲。康元吉是王的得意门生。王斗明(1594)被任命为胡光佐的政治代表,主持省考,也是康源的老师。康元吉同时受到王父子的影响,越来越敬重他的老师。第二个是他在命令诸侯返回衡山时,发现黄堡驿马差使使衡山百姓疲惫不堪,上书湖南四道予以废除。一举改革了害民、平民的弊端。在上述故事中,康元吉表现出政治、魄力、尊师重道、关心桑葚疾苦。官虽不大,能量却不小。
《包》写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正月,反复播放。直到万历四十年,才引起皇帝和宰相的重视。总理赵桓读了包的作品后,感叹为“天下第一人”。明神宗把康元吉从太常寺大夫那样的闲职,改成了办事员署,在台省任职。但是,康元吉还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就匆匆去世了。《包》(以下简称《包》)以中国古代《易经》为理论基础,从正月“太”的角度阐释了《包》(以下简称《包》)的内涵和外延。结合当时的政治、军事、社会状况,反复分析,反复交涉,以求动皇帝听。充满了宋明理学的光泽,就像邹元标在《康元吉墓志铭》里说的那样:“精炼流畅,典雅深刻,古代名臣奏之,当是令人心碎。”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敢于直言不讳地批评皇帝和宰相。他指责皇帝不能正确对待蒋世昌、参与江西参政的宋涛、咸宁知府满朝剑等人的话,听信伪信,漠视政事。“世界之大、之长、之广,犹如无舵之舟;大小政治越来越颓废,充满了原始状态;大大小小的官员,天天习以为常,算了。”吏部卖官鬻爵,“官是混的,随时可以弄个官。”户部财务困顿,空虚。“太仓没有两年储存。”而兵部却贪得无厌,会累会懒。“要么剥光军队支援敌人,要么让士兵补缺口。”工部从事与皇权有关的建筑和寺庙建设,却对河流和农田的基本建设漫不经心。礼部造成了“民争窃盗,士惯浮躁,士绅在门户,文章枉然”的社会风气。一万多字,刘的批评,切中要害,不外乎引起了神仙和宰相的震惊。在黄堡斩断驿马一案中,他甚至在《湖南道书》中大声疾呼“衡山贫瘠,民不聊生”,驿马官役造成的负担难以解决,虽“食民心之肉”。这一血泪控诉使得湖南执政官员不得不勉为其难,废除了这一吃人的官职,为人民缓解困境。衡山人民曾为此立碑。
康元吉在20岁左右受王的教育。胡安国的学术思想很难对他产生影响。此外,他的家庭出身(祖父康三全是著名理学家邹东阔的弟子)使他在理学领域涉猎颇深。他专攻《春秋》,涉猎诸子百家、佛道经典,著有《林箐越言》、《南越笔记》。他原籍江西安福。因为他在南岳读书,祖父康三全从嘉靖21到31十年间两次来南岳讲学,南岳是宋代胡安国、朱、张骞,明代詹甘泉、罗洪宪、邹东阔的胜地。许多消息来源使他决定住在南岳。南岳会凌云府边上有宝台寺,是康元吉后人朝拜的地方。
康涛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画家,山水画家,善读书。雍正、乾隆时期的画家,以人物画著称,继承了明代仇英、游秋的传统,用笔工整,形象恬静。《华清沐浴图》题名为《杨贵妃沐浴图》。图中杨贵妃云鬓松散,身披薄纱。两个小宫女跟着喷了香水。
康有为
广东南海人是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895年,联席会议试图上书朝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后来依靠光绪皇帝发动“戊戌变法”,被慈禧镇压。逃到日本。民国6年(1917),被废黜的清朝皇帝溥仪于7月与张勋复辟,12天后失败。著有《新学伪经考辨》、《孔子改制考辨》、《孟》、《春秋大义考辨》、《孟了魏》、《春秋大义考辨》、《大同书》、《中庸注》等。,受到现代学术界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