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意义是什么?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以北京青年学生为主体,全国人民、民众、商人、阶级共同参与,通过示威、请愿、罢工、暴力等方式反抗政府的爱国运动。它也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也被称为五四风暴。
五四运动的根源是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和北洋军阀政府残酷压迫国内人民,对外妥协投降的政策所造成的民族危机。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1919 65438+10月,美、英、法、日、意等国在巴黎召开地区会议,即巴黎和会。会议拒绝了战争战胜国之一的中国代表团恢复中国主权的要求,决定由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的特权。消息传到中国,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
一战后举行的巴黎和会上,外国列强践踏中国主权,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拱手让给日本,也就是山东问题。当时的中国北洋政府未能捍卫国家利益,在外国势力面前显得软弱无力,令中国人民极为不满,纷纷走上街头表达不满。当时最著名的口号之一就是“斗洋”、“惩贪”。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历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并将这场运动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扮演主力军的角色。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深深地打上了马克思主义的烙印。内在原因是中华民族自1840年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逐渐加深以来,从未停止过反抗和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都是这种反抗的具体表现。五四运动处于民族危机和中国进一步殖民化的危机之中。青年知识分子继承了先秦知识分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勇敢战斗的精神,冲锋在前,从而唤起了工人阶级的觉醒,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放弃签订巴黎和会,召回汉奸。五四运动是中国历次抗战的继续、延伸和深化。没有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的责任感和先锋精神,就没有五四运动。五四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的责任感和精神在民主革命中继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