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城镇的经济发展
90年代以后,会城镇的乡镇工业继续向纵深发展。与此同时,镇上的原国有工业和二轻工业因产品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而逐渐衰落,到90年代末基本退出市场。从2000年开始,会城镇的乡镇工业取代了80年代的国有和集体工业。到2006年,全镇共有工业企业715家,从业人员9600人,工业产值15.8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家,工业产值8.62亿元,税收1850万元。其中,港商独资经营625家,投资经营19家。按产品分,112为服装行业,196为五金机械,20为化工塑料,60为食品药品。其中,大型企业春南电器厂于2003年3月正式投产,投资8000万元,占地10。各类生产设备200多台套,总价值3000万元;有900名员工。2006年,该工厂的进出口总值为654.38港元+003.28万港元。工厂由香港春南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投资创办,原材料由香港供应,产品由香港销售。它属于两家外国企业。
在会城镇的农业经济中,改革开放20多年来,总体情况是:“耕地减少,单产提高,总产量增加。”1985年,全镇耕地面积为19225亩,到2006年有13914亩,减少了5311亩。亩产从0986年的65438+324.5公斤提高到371公斤,亩产增加46.5公斤。1986年总产量为6928.8吨,2006年增加到8700吨,增加了1771.2吨(含原河林)1983年期间,农村进行家庭承包经济体制改革,根据惠城的实际情况,惠城镇委镇政府确立了“立足本地资源,以果蔬基地建设为突破口,以水果、蔬菜、畜牧、水产等农副产品生产为主体,促进城郊特色农业发展,加快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在20多年的改革实践中,调整了种植结构,在抓粮食生产的同时,开发了山区荒坡,形成了6万多亩的水果生产,主要有荔枝、菠萝、青橄榄、油甘和杂果等。2006年,全镇粮食种植面积2.4万亩,总产量8700吨,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75万亩,总产量6480吨;蔬菜种植面积2.3万亩,总产量42790吨;水果种植面积108541亩,总产量23710吨。
1997引进惠来县金马集团公司投资。在小镇北郊的“第一山”下,建立了龙泉郭林山庄,总开发面积8000亩,是集果树种植、畜牧养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开发。1998开始施工,区域内道路、供电线路完成。建造了面积为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的房屋,种植了6万多种珍稀水果,饲养了1000头牲畜。2001,又投了65438+。
上世纪80年代,会城镇的商业经营以国营商业和供销社为主,私营商业很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多样化的商业经营,包括个体企业和私营企业。城乡都建立了固定市场,商业繁荣。2006年,全镇有大小市场11个,总面积45000平方米。
会城镇的服务业,主要是住宿业和餐饮业,在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里有了很大的发展。2006年,乡镇住宿业共有酒店10家,其中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3家,年入住率70%左右,属于一般酒店,主要提供住宿和餐饮;餐饮业,主要是提供餐饮和服务客人的酒店,有厨师和具有惠来特色的海鲜菜肴。有必要为一些会议提供服务,但次数不够。正规的餐饮业是晚上的主要街道。南门街与葵和大道交叉口附近。大排档生意兴隆,一年四季都有各种海鲜供应,食客不断。这是镇上吃晚饭的主要地方。2006年,会城镇住宿餐饮企业63家,从业人员480人,总产值970万元,其中餐饮企业54家,从业人员306人,产值8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