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的起源

使用的钻机主要分为旋挖钻机、冲击钻机和复合钻机。

历史上,钻井技术是中国发明的,蜀郡知府李冰开凿了中国第一口盐井。在宋代,冲击钻井技术是在没有动力设备的情况下实现的。

在没有任何动力设备的情况下,我们的祖先能在地下深处钻多少米?钻井技术是中国发明的吗?中国历史上第一口盐井是谁挖的?

在四川省遂宁市大英县,有一个偏远的村庄,叫大顺灶。在村子的山坡上,有一个不起眼的草棚,看起来就像周围的麦田,普通到住在这里的人视而不见。但谁也没有想到,在这个极其普通的小屋里,竟然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

四川省自贡市盐史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宋良喜说:“李冰任蜀县令时,蜀自古水患多。治水过程中,都江堰被打开,河水中心出现泉水。结果第一口就咸了。其实盐泉是露头的,所以他研究这个盐泉的走向。据《华阳国志》记载,名为测其水脉,开广都盐井。”

当李冰在挖掘直径两米左右、井深15米的广都盐井时,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他开创了中国盐井。

据宋良喜介绍,从战国末期到北宋,盐井和水井形式相似,都是人们用锄头、滚筒、锄头、凿子挖成的坑,因口径较大,称为大口盐井。

到北宋初期,四川盐井深度已达1.80米左右,盐井数量增至600余口,年产盐1.60万斤。每天都有大量的卤水被送到制盐车间进行加工。

然而,180米的盐井深度不能满足社会对盐的需求。盐业带来的巨大商业利润促使人们挖掘更深的地下以生产更多的卤水。然而,这时人们发现盐井再也打不动了。是什么挡住了它的方向?

北宋人打井成为900多年后世界钻井技术研讨会争论的焦点。

从地质学上讲,四川卤水含量低的水位于比较浅的地方,大概20米到300米。如果浓度比较高,埋的比较深,一般在700米以下。那么,在低含盐量的地表卤水即将开采殆尽的时候,大口盐井地区高含盐量的深层卤水就迫切需要开采了。但是当时的技术条件不允许这样。没有好的方法支撑和固定井壁。挖得越深,盐井就可能坍塌。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来改变这种落后的局面。

公元1041年,也就是北宋清朝年间,几个村民聚集在四川省大英县一个叫大顺灶的偏僻村落,准备私挖一口盐井。为了逃避朝廷法律的惩罚,他们打算挖一口小盐井,这样就不容易被发现了。

村民们有没有想象过,有没有可能用翻米的方法,用脚踏板带动钻头上下移动,从而达到打井的目的?想法很快变成了行动,他们的行动成为900多年后中国专家在世界钻井技术研讨会上争论的最好材料。

20世纪80年代,世界钻井技术大会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俄罗斯专家表示,钻井技术是俄罗斯人发明的,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美国专家说他们国家的钻井技术有300年历史了,应该是美国人发明的。这时,中国的一位专家站出来说,在我们国家,钻井技术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巧妙利用扇形泥管打捞砾石和泥土,进一步推进钻探技术。

当时村民使用的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钻头,史书记载为刃口。他们用刀刃钻入地下,打碎岩石,将盐井深深地打入地下。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钻头刀片有两米多长,八十多公斤重。它打开的井口只有碗口大小,非常符合村民藏盐井的要求。但是井口太小,人下不去,那么开采出来的碎石和泥土怎么打捞呢?

村民们熟练地使用泥扇,将一根竹子中间的关节全部敲掉,底部留一个小洞,洞上固定一张熟牛皮。当放在井底时,液体会产生向上的压力,把胶皮线推开,泥浆和地下水就会进入桶内。当竹筒被提起时,液体的自然重力产生一个向下的压力,这个向下的压力将牛皮闭合。所以缸内的水是水密的,实际上世界历史上出现了最早的单向阀。拉到地上后,用铁钩把牛皮推开,桶里的水就放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