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51单片机的发展历史(详细)

MCS-51单片机是美国INTE公司1980年推出的产品。与MCS-48单片机相比,结构更先进,功能更强,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电路单元和指令,指令数达到11,MCS-565438。MCS-51系列或其兼容的单片机仍是应用的主流产品,大专院校和专科学校的培训教材仍以MCS-51单片机为代表进行理论基础学习。

我们也系统地解释了这个代表性的模型。

MCS-51系列单片机主要包括8031、8051和8751,其主要功能如下:

8位CPU

4k字节程序存储器(ROM)

128字节数据存储器(RAM)

32条输入/输出端口线路

111指令,多为单字节指令。

21特殊寄存器

2个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

5个中断源,2个优先级

全双工串行通信端口

外部数据存储器的寻址空间为64kB。

外部程序存储器的寻址空间为64kB。

逻辑操作位寻址功能

双列直插40引脚DIP封装

+5V单电源

MCS-51以其典型的结构、完善的总线专用寄存器集中管理、众多的逻辑位运算功能和丰富的面向控制的指令系统,堪称一代“名机”,为以后其他单片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正是因为其优越的性能和完善的结构,使得后来的很多厂商纷纷效仿或参考其架构。许多世界著名的电气公司都丰富和发展了MCS-51单片机,飞利浦、达拉斯、ATMEL等著名半导体公司都推出了兼容MCS-51的单片机。就连我国台湾省华邦公司也开发了多种兼容C51的单片机(人们习惯简称MCS-51,除非特别说明,两者都指MCS-51系列单片机)。

近年来,C51取得了快速发展。C51的鼻祖英特尔忙于开发PC和高端微处理器,没有时间继续开发自己的单片机,而是由其他厂商开发,最典型的是飞利浦和ATML。飞利浦主要提升性能,在原有基础上开发高速I/O口和A/D转换器。PWM(脉宽调制)、WDT等增强功能,并在低电压、微功耗、扩展串行总线(I2C)和控制网络总线(CAN)等功能上有待改进。

飞利浦公司为C51的低功耗、高速度和增强功能的开发做出了很多贡献。当初主要用于开发C51单片机,他们的83Cxx和87Cxx系列省略了并行扩展总线,适用于家用电器的经济型单片机控制。

ATMEL公司推出的兼容C51的AT89Cxx系列单片机,将Flash EEPROM与80C51内核完美结合,仍然采用C51的整体结构和指令系统。Flash的可擦除程序存储器可以有效降低开发成本,使单片机可以多次重复使用。

西门子也沿袭了C51的内核,相继推出了C500系列单片机。在保持与C51指令兼容的前提下,其产品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尤其是在抗干扰、电磁兼容和通信控制总线功能方面。其产品经常用于恶劣的工作环境。

也适用于通信和家电控制领域。

台湾省的华邦公司也开发了一系列与C51兼容的单片机,其产品通常具有丰富的功能特点,并且以质优价廉在市场上也占有一定的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