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的历史评价是什么?他是一个明智的国王还是一个糟糕的国王?-趣味历史网
嘉靖是明朝一位密不透风的皇帝,在位45年,仅次于孙子万历。嘉靖皇帝登基之初,就废除了前朝的蠢政,另立新朝。嘉靖的资历算是不凡。他喜欢学习,善于思考,博览群书,思维敏捷。在他稍微懂事的时候,就参加了宫里所有的例行仪式和典礼,被带到北京的皇宫和宫廷,熟悉宫廷礼仪和仪式的规则。他是早产儿。生活环境和教育逐渐培养了他自我感觉良好,独树一帜,自命不凡的习惯。
他的父亲于1519年7月去世后,他在13岁时接管了王宓的管理工作,表现出了高超的管理技巧。15岁在北京登基时,他的思想体系和世界观已经成型。在这一思想体系的指导下,他的治国方略是在几位信任的大臣的帮助下逐渐形成的。嘉靖皇帝的治国方略,从他一生的作为可以概括为:起用旧臣,显孝,革除旧弊,振兴朝廷。他的治国方略是一直采纳和阐释“十条”的结果,嘉靖本人也践行了。正是这种治国方略,让他在年轻时就站稳了脚跟,掌握了大权。
嘉靖皇帝不落俗套,不太保守。为加强君权,树立“英主”形象,嘉靖九年(1530),开始以清理封建礼制为主要内容的纠正礼制活动。一系列的清理和修改措施相继实施,如改日天地合祀、去除孔王名号、恢复“至圣师”称号等。这些虽然与政治经济改革关系不大,但都是嘉靖皇帝敢于改变祖制的结果。嘉靖皇帝在《修正祭典》中,改变了朱元璋对天地共祭和孔子祭祀所作的许多规定。这无疑动摇了祖制不可改的旧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改革活动的开始扫清了思想障碍。
同时,面对严重的财政危机,嘉靖皇帝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清理社会弊病,以挽救王朝日益明显的衰落。从这个角度出发,他支持地方官员发起的改革税费的活动,并允许其在一定地区实施,为“一条鞭子法”等新的税费的出台及其在部分地区的实施铺平了道路。
为了解决长期困扰明朝的宗藩问题,嘉靖皇帝颁布实施了《宗藩条例》,这是嘉靖朝改革的重要成果。明朝的宗法制始于建国初期。在这种制度下,宗室家族世代传承,只享受优厚的待遇,却无所作为,成为一群被朝廷扶持的寄生阶级。随着时间的推移,宗室牙齿越来越多,朝廷的负担也越来越重。洪武世在山西的时候,是晋国唯一的国王,到世宗的时候,已经飙升到两万多人。朝廷支付的米露也从每年65,438+0,000石增加到872,000多石。明朝背上了沉重的包袱,越来越不堪。面对严重的“宗藩”问题,嘉靖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试图解决。其中,嘉靖四十四年(1565)颁布实施的《宗藩条例》成效显著。一方面限制了王宗范的封国活动,另一方面减少了太子的俸禄,规定了几十条具体条款。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宗室贵族势力的扩张,略微减轻了朝廷的财政负担。嘉靖皇帝实施的改革措施为万历初年张的全面改革做了准备。
嘉靖皇帝采取武力治国的政策,通过殴打朝廷职员、发俸禄、罢官、入狱等方式惩罚大臣。同时,他很爱听奉承话。善于奉承的人往往会被提升。这就使得为国分忧的清官常常遭殃,而势利小人和奸臣却大行其道,社会风气越来越差。嘉靖皇帝为了牢牢控制朝廷的权力,往往故意制造和利用朝臣之间的矛盾,使他们相互争斗,以便在中间操纵,掌握大权。这种不良做法使朝臣门户之争愈演愈烈,开了晚明党争的先河。
嘉靖四十五年正月,朱厚祥病重,这一年也是他人生的最后一站。永别了,在西苑住了二十四年的嘉靖皇帝,再也不能看一眼了。他很不情愿地被带到一个干巴巴的、诚实的、充满恐怖和冷酷的官员面前。上帝给了他王位,但只给了他一个普通人的身体和智慧。当他无法承受纷繁复杂的国家大事的重负时,他开始逃避,这与他的堂兄明武宗的精神逃避本质上是一样的。他用斋戒和焚烧构筑了一张网,希望把自己与整个社会隔离开来,从赞美圣人的音乐中获得灵感和快感,也获得永生。但最后,他得到的是孤独。1567年,嘉靖皇帝去世,享年60岁。死后葬于北京十三陵“永陵”,封为“宣文广帝,武,大孝帝”。
总结一下他的人生历程,从不到16岁进入大一统,伴随着近半个世纪的帝国政府政策,蹄下的烟尘,凶险的朝廷,无穷无尽的实力内阁,边防军的造反,饥民的造反。可以说,嘉靖皇帝既不是“英主”,也不是“昏君”,用“汉材大师”来评价他更为恰当。
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