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华医院的发展历程

1932年,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的妻子李佩莲难产去世,留下遗言希望建一所省立医院。4月1939,1日,云南省最早的中国人办医院——云南李坤华医院正式开业,结束了云南没有省级医院的历史。经过7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专业人才密集、设备仪器先进、临床教学一体化、高度综合和高度专业化、整体医疗水平较高的省级大型综合医院。是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和国际救援定点医院,承担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基层指导、灾难急救和涉外服务等任务。1992首次被评为云南省三级甲等医院,1999获全国“百强医院”。2008年被卫生部评为“医院管理年”先进单位。

医疗工作:开放床位2145张,医疗综合服务能力居云南省前列。2065年治疗438+09.64万人,出院6.89万人,手术3.83万人。在代表21世纪医学发展水平的器官移植、微创手术、基因诊疗等领域,达到国内及省内领先水平。获批成为全国第四家开展辅助生殖技术的医院,全国第二家开展基因芯片诊断技术的医院。成功实施了世界首例儿童脾窝辅助减容异位肝移植、国内首例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支持的房间隔缺损修补及同种异体肺移植、西南地区首例手移植、国内第二、三例全身及扩大右三分之一肝切除自体移植、国内首例冷冻自体血小板输注造血干细胞移植、省内首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移植。

拥有3.0T、1.5TMRI、64排、16排、2排CT和SPECT、各类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全数字编码彩色超声诊断仪、分流流式细胞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国内外先进医疗设备数百台。,总设备价值6.5亿元。

教学:医院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承担昆明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实习任务,现已全面承担昆明医科大学、成都医学院、大理大学医学院、云南中医学院、贵阳医学院等11高校的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任务。目前医院已具备培养本科生和硕士生、博士生的能力。

2011,1年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为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依托昆明理工大学优秀的科研教学资源,搭建学术研究平台:云南省分子医学诊断研究中心、云南大学分子医学诊断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肿瘤转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为医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大的力量。

2011,医学院成立。同年,医院与昆明理工大学联合向教育部和卫生部申请临床医学专业,并获得批准。医学院实行精英教育,实行双导师负责制。现已招收两届本科生140人,硕士生和博士生1人。

接待法国学生在医院学习中国针灸。承担柬埔寨、老挝和缅甸医院管理和医务人员的进一步培训任务。

科研:近三年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奖24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得各类科研基金资助188,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9。拥有云南省遗传与生殖健康技术创新团队、胃肠外科创新团队、消化内科研究创新团队、云南省出生缺陷与遗传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等9个国家级、省级示范基地和培训中心,29个省级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国家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和卫生部心血管心律失常干预培训基地。目前已获批建设、两个院士工作站和李国家级专家工作站。

学科人才:现有员工30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600多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62人,博士生导师143人,博士生403人。10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和后备人才;云南省医学领军人才3名。设有64个业务科室,血液科为国家重点专科,产科、儿科、临床护理为省级重点专科。拥有生殖遗传学、遗传诊断中心、风湿免疫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等一批云南省内具有发展潜力的知名优势学科。

公共服务:承担并圆满完成云南及东南亚国家出访国家的医疗卫生保健任务。向乌干达、老挝等国派出医疗队进行医疗援助,在老挝琅勃拉邦的老中友好医院承担医疗技术合作任务。赴苏丹开展“中苏友谊光明行”,三次赴缅甸,圆满完成“光明行”国际康复公益活动等医疗援助任务。向汶川、玉树派出医疗队,参与抗震救灾等救援工作。与各州市县多家医院建立双向转诊、技术合作的医学教学服务网络。

改善环境: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完成医院信息系统总体设计,已建成医院HIS和LIS系统,正在建设医生工作站和电子病历。2011年,1号住院综合楼投入使用,建设了智能停车库和租车库,有效改善了住院条件,缓解了住院难的矛盾,深受患者好评。目前正在积极推进门诊综合楼和住院二号楼建设,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就医环境。

发展规划:进入新世纪以来,医院创新工作思路,确立了“外延扩张、内涵提升、集团化发展”的路子。形成了以医院本部改扩建、新昆华医院、世纪金源医院为依托,州、市、县多家医院建立双向转诊、技术合作的延伸格局。昆华医疗集团初具规模。发布日期:2012-5-19 11: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