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四大改革是什么?
汉武帝元年(公元前104年),历问世,是西汉民间天文学家罗创制的。这是自它自己的科学历法以来第一个有完整数据的传世历法。它规定了正月为一年的开始,首次引入了中国独创的二十四节气,首次计算了日食的发生周期。历法中使用的行星辐合期数值也更准确。
南北朝时期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祖冲之编撰了《大李明》。它第一次引用了岁差。虽然数值精度不高,但这是我国历法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祖冲之还采用了大明历391年144闰月的新闰周,比古历19的7个闰月更加精确。他计算的回归年天数为365.241(目前实测值为365.24220),交点月天数为27.21223(目前实测值为27.21222),与目前实测值非常接近。
唐代杰出的天文学家高僧一行编撰了《大李岩》。为了制定历法,代表团于公元724年主持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天文大地测量,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实际测量子午线长度的先例。《大衍历》的成就主要是正确把握了太阳每年视运动的规律,纠正了过去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的错误。
元代伟大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制作了《授时历》。经过计算,郭守敬确认南宋杨仲甫编撰的《通》所用的回归日期365.2425天最为准确,当今世界通行的公历纪年也是这个数值,但比《通》、《授时历》晚了300年。郭守敬还大胆抛弃了长期使用的上元累计年和日法,取消了千百年来用分数表示天文数据的习惯,将历法中的数据全部改为小数。他测得的黄与池的距离与现代天体力学公式的计算值非常接近,法国的拉普拉斯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汉代广元历书是汉代广元历书的一部分。汉代广元元年为公元前134年,整历***三十二封,距今约2000年。1972山东银雀山汉墓出土,现藏山东博物馆。
历书相当于后世的历书和历法。汉代历法多为简单的每日一历,分为十二栏,记录十二个月中的每日支、支,以冬季至日、立春、夏季至日、立秋、拉夫等主要节气作为历法笔记。
所以也叫阴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