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历史
从1690,乌兰布通之战,到康熙亲自攻克加尔丹,清朝与准噶尔汗国进行了长达70年的拉锯战,清朝三皇最终消灭了准噶尔汗国。当时清朝人口几亿,疆域几百万平方公里。准噶尔汗国虽然疆域也很辽阔,但基本上是一片地广人稀的不毛之地,总人口不过60多万。
但是,这比清朝六十多万军队的人数还少,却让清朝伤透了脑筋。如果不是偶然的内乱和天灾,清朝要彻底消灭准噶尔汗国需要更长的时间。那么,准噶尔汗国为什么要和清朝对抗这么久呢?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清朝总是不足。
清朝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有了前所未有的认识,这是清朝最终解决蒙古问题,彻底消除困扰中原王朝几千年的游牧问题的根本动力。
所以早在清朝入关之前,就开始征服蒙古各部。通过战争、婚姻等多管齐下的政策,漠南蒙古成为了清朝牢不可破的同盟,而漠西、漠北蒙古则成为了清朝的附庸。
但是,一旦少数民族王朝进入中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封建进程,少数民族王朝的衰亡就会迅速出现,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金朝。
1644年清军入关后,战无不胜的八旗军因战争大规模缩减而迅速腐败。到了1673年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的时候,很多八旗的士兵还不会上马,也不会拉弓。清朝不得不依靠绿营作为军队主力,用了八年时间才最终平定叛乱。
八旗军队的覆灭,一旦开始,就一发不可收拾。偏偏准噶尔打仗的地方是适合骑兵厮杀的草原,让清朝很尴尬。
在清朝与准噶尔汗国长达70余年的战争中,清朝至少遭受了三次失败,即乌尔会河之战、卡拉乌苏之战、博克托岭之战和通博之战。尤其是博克托岭、通博之战,清军数万兵力全军覆没,元气大伤,雍正帝不得不放弃一举消灭准噶尔汗国的想法,双方以杭隘山划定两国边界。
清朝虽然有八旗军20多万,绿营军80多万,但这些八旗和绿营军都驻扎在全国各地,能部署对抗准噶尔汗国的军队屈指可数。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虽然能够派兵参战,但毕竟不能充当主力。
而且在清朝和准噶尔汗国的战争中,除了1690的乌兰布统之战和1696的昭么多之战,剩下的战争几乎都是在遥远的西北地区进行的,尤其是卡拉乌苏之战,战场放在了世界屋脊上。
在生产力水平极低的清朝,在远离中原的土地上打仗、打胜仗并不容易,尤其是后勤供应难以保证。在这样的情况下,清朝用70年的时间终于消灭了准噶尔汗国,这是一个奇迹。
此外,由于清朝是少数政权,入关后清朝的大部分精力都集中在巩固对中原的统治上。中原地区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从未停止,这使得中原地区的稳定成为清朝统治者的首要因素。你在线吗?忙的时候要先安顿下来?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准噶尔汗国不是清朝统治者的首要目标,因此战争时间大大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