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轨电车的历史,汽车史上的三个第一。
谁发明了第一辆汽车?
看到这个问题,也许大部分汽车爱好者会说是德国人卡尔·奔驰,奔驰的创始人。其实奔驰只是在国内市场叫。奔驰的音译是本茨,在德语中没有别的意思,但在英语中却叫奔驰。因此,你所熟悉的梅赛德斯-本茨品牌由两个名字组成是没有道理的,而卡尔·本茨并不是第一辆汽车的发明者。
历史上第一辆车是电动车。发明者是美国人托马斯·塔尔博特。这种使用干电池的电动汽车就诞生了。比卡尔·本茨的三轮车还要早几十年!但是这车用的干电池是不能充电的,使用成本真的太高了。DC发动机是托马斯自己发明的,他拥有发动机的发明专利。
有些人认为第一辆汽车是法国人古斯塔夫·特鲁夫发明的。同样是电动车,使用可充放电的铅酸电池,还匹配了DC电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动力电池能不能充电,并不影响这辆车是不是车的定义,只影响使用成本和便利性。但这辆车确实有现代汽车的雏形,而且还是比发明三轮汽车的毕卡尔·本茨要早五年。
第一辆四轮汽车不是卡尔·奔驰发明的,而是德国人威廉·戴姆勒创造的,后来他与卡尔·奔驰汽车公司合并,后来被称为“戴姆勒·本茨”(两个名字的组合);杜伦发明了转速为900转/分的汽油发动机。第二年,他将发动机装备到两轮车、三轮车和四轮车上,从而创造了摩托车和汽车。第一辆车是货车,时速18 km/h,发动机最大马力1.5。
那么卡尔·本茨做了什么?
它开发了单缸燃气发动机,但没有应用;第一个应用是单缸汽油发动机,转速2000转,然后放到三轮车上。显然,卡尔·奔驰起步比戴姆勒晚。
而且第一台内燃机不是卡尔·奔驰发明的,而是法国人卢·诺埃尔,时间节点,他也是一台带气的单缸发动机,1马力。
因此,德国人发明了汽车是不正确的。这只是一个德国的故事。
电动车比燃油车出现的早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因为盎格鲁撒克逊人突然发现石油原来是“软黄金”,世界秩序完全可以通过石油来改变;所以任何清洁或可再生能源都得靠边站,汽车要想普及就必须烧油!因此,电动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燃油车成为众所周知却难以改变的错误。
但总有一些人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比如几十年前就开始造电动车的叶文贵;这个温州商人有“温州最能干的人”的美誉。他首先发行私营企业股票,制造了第一辆混合动力汽车。上世纪80年代,叶文贵已经身价千万。这个时候,他本该把自己的老本行做强做大,叶文贵却开始搞汽车。并开始从事电动汽车,而王传福、李书福或者魏建军都还很年轻,还没有涉足这个行业,包括埃隆·马斯克也才十几岁。
看看造出来的电动车。这是一扇鸥翼门。
意识很先进,这既是优点也是缺点。好处是人做不到,坏处是难以理解。90年代初造出了续航里程超过200公里的电动车,在当时绝对是世界领先水平。而原来市场不认可电动车,自主品牌认可度很低,是一个阶段的特殊现象;在这个过程中,有人把这个想法称为“一个注定一无所有的荒谬梦想”或者“只是一堆奔跑的废铁”,其中不乏一些著名大学教授的冷嘲热讽。
结果确实不理想,项目没有坚持下来。
但它奠定了中国汽车电动化的基础,在技术理念上启迪了很多人。下图是其研发的混动车。
中国最早提出汽车电气化的人不是某些车企掌舵人,而是两弹一星功勋人物钱教授!他之所以提出这个想法,是因为他看到了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以及化石燃料所拉动的庞大链条中的危机,所以很早就提出了这个想法。也许是受了钱教授的启发,但敢于将想法付诸实践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快两个世纪了,石油在这两百年里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格局。汽车工业正在编织一个以石油为源动力的巨大谎言。但是,兜圈子,最终还是要回到原点,汽车工业将再次回到电驱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