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日联军的发展史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创建和领导的东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武装力量,是中国人民抗日军队的一部分,是一支以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在中华民族危难的时刻,它挺身而出进行自卫。在14年极其艰难的岁月里,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歼灭和牵制了大批敌人,为东北和全国的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东北抗日联军的斗争是在“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各界人民开展的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斗争高潮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东北抗日义勇军残余、抗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的基础上组建成立的。1931九一八事变前,我党在东北没有武装力量。1927中国八七会议以前,东北连一个统一的党组织都没有。八七会议后,中共中央派顺治省委组织部长兼秘书长陈到东北,建立东北统一的党组织——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1927 10 10月24日,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十三道街48号,陈伟同志主持召开了东北地区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来自哈尔滨、大连、长春、沈阳等地的4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通过了我们在满洲的纲领和满洲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的两个决议,宣布了中国共产党。决定“亲委机关”设在奉天(今沈阳),同时向东北各党组织发出一号通知,宣布成立中共满洲亲委,领导峰峰、吉尔吉斯斯坦、黑龙江三省党委。这次会议标志着东北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新阶段。但是会议没有决定建立革命武装力量。

1928年9月,中共满洲省委改为中共满洲省委。从此,东北有了真正统一的党的领导,有力地推动了东北三省党组织的工作。在中共满洲省委的领导下,东北的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农业运动和军事运动的斗争日益高涨,中共满洲省委成为东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领导核心。“九一八事变”前,中共东北满洲省委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土地革命,以建立苏维埃政权为中心开展革命斗争。

19319月18日,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占领中国东北。1931 9月19日,中共满洲省委发表《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和国民党投降帝国主义的罪恶,指出日本要把中国东北变成它的殖民地,号召东北人民起来赶走日本侵略者。

193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奸占东北三省事件的声明》,痛斥国民党政府的卖国不抵抗政策,号召全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1931 9月21日,3000多名被流放到北平的东北学生成立东北学生抗日联合会,组织“敢死队”,决心“抗击日本贼”;193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满洲事变的决议》,要求“在满洲,更重要的是组织群众反帝运动,发动群众斗争,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组织“兵变和游击战,直接沉重打击日本帝国主义”;1931年9月23日,中共满洲省委作出《关于士兵工作的紧急决议》,号召党组织和领导东北人民开展游击战争。1931 10 12中共中央向中共满洲省委发出《关于满洲兵工作的指示》,指出要“抓住有利时机,建立游击队,开辟游击区。同月,《红旗周刊》第二十期发表了周恩来的文章《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满洲和我党当前的任务》,指出组织“救亡志愿军”已成为工农劳动群众的普遍要求,应领导工农和一切被压迫人民组织自己的武装救亡志愿军。随即,中共满洲省委作出决定,创建抗日游击队,在各地开展游击战。

在民族矛盾成为国内主要矛盾的形势下,在中国抗日号召和广大人民抗日浪潮的影响下,东北军部分爱国有德官兵奋起抗日。9月24日,1931,驻宜兰驻军大使、第24旅旅长杜丽通电所辖各县,号召军民团结一致,共同抗日。1931 9月25日,驻守吉林省会的第25旅张作舟到达玉树,宣布抗日。同月底,东北边防司令部驻吉副司令警卫团团长冯占海率部在永吉县老营盘举行抗日誓师大会,通电全省;1931年65438+10月初,在凤城县第四区小唐沟顾家堡子成立东北人民自卫队,邓任书记。他们在装备和训练方面都相形见绌。在国民党政府不抵抗、不援助的打击下,在万恶的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包围下,他们自发组织起“志愿军、救世军、自卫队”等各种名目的抗日队伍(统称抗日义勇军),不顾一切,奋起杀出抗日战场。特别是马占山领导的东北义勇军,在1931 1 6月率先与日本关东军主力师团和张海鹏伪军作战,歼灭敌人众多,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掌声和援助,成为抗日的临时民族英雄。

志愿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抗日决心,激起了人民的抗日意志,志愿军的队伍也相应扩大。不仅有为中国人民的彻底解放和中华民族的独立而英勇奋斗的* * *人民、工人、农民、学生、知识分子,还有地方官员、地方士绅,甚至还有遍布东北各地的绿林队、民间组织的“红枪会”、“大刀会”。东北抗日义勇军风起云涌,枝繁叶茂,发展迅速,参与阶层广泛,这在东北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从义勇军兴起到1932的夏天,短短半年多时间,已经发展到30多万人。

东北抗日义勇军在各种困难条件下,英勇顽强地阻止了日军的入侵。中共满洲省委对抗日义勇军的兴起和发展给予了可能的领导和帮助。东北党组织不仅发动群众支持义勇军,动员工农加入义勇军,还派出许多党员和进步人士在义勇军中工作,在义勇军的抗日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日后抗日联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因为志愿军不是* * *领导的抗日部队,大部分是旧军队的军官。他们政治落后,派系众多,意见不一,互相猜忌,甚至灭火。他们领导的部队成分复杂,纪律松弛,对敌人往往缺乏抵抗力。在敌人一年多的全方位进攻和各个击破的压力下,他们崩溃了,消失了。事实证明,他们不能担负起领导群众抗日斗争的重任,但在中国民族解放斗争史上仍具有重要意义。是一次大规模的人民自发抵抗运动,拉开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序幕,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延缓了日本占领东北和扩大侵华战争,体现了各阶层人民共同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对东北和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共满洲省委在领导和协助志愿军斗争的同时,注意建立党直接领导下的抗日武装。1932年初,中共满洲省委派省军委书记杨林、杨靖宇到南满。中共大连市委书记童到东满;省军委书记赵尚志到巴彦、贺铸;省委秘书长冯仲云到汤原组建抗日武装,先后成立了巴彦、磐石、海龙、延吉、珲春、汪清、安图、和龙、贺铸、密山、宁河、汤原、饶河等十几个抗日游击队和抗日救国游击队、遂宁抗日联军,开展游击战争,抗击日本侵略者。同时争取伪军叛变,收编志愿军残余和“山林队”、“红枪会”等其他抗日武装。全国各地的抗日游击队在当日伪军的血战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

从6月1932到9月1933,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以崭新的思想风貌和战斗作风活跃在抗日战场。他们以抗日救国为宗旨,与人民紧密结合,英勇顽强,英勇献身,使被日本侵略者践踏的东北人民从抗日游击队手中得到了战斗。但是,东北人民抗日救国的迫切要求受到了当时中共中央领导机关实行的王明“左”倾政策的影响。1932年6月召开的“北方会议”,规定包括东北在内的北方各省作为南方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和红军,撤销坚持抗日斗争正确方向的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同志的领导职务。省委领导和一些地方党组织坚持援助志愿军和团结其他抗日武装的正确主张和实际工作,被称为“机会主义”,严重脱离了当时东北工作的实际,不仅失去了抗日志愿军蓬勃发展的有利局面,而且对抗日游击队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1933 65438+10月3日,日本侵略者入侵山海关,将侵略战争扩大到华北地区。65438年10月7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和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宣言,郑重声明中国工农红军愿意在停止进攻苏区、保证人民民主权利和武装人民三个条件下,同国内任何军队缔结作战协定,共同抗日。65438年10月26日,中央致满洲各级党部和全体党员的信(简称“一月二十六日指示信”)进一步提出了在东北实行民族抗日统一战线,联合各种抗日武装力量共同抗日的方针。“十一月二十六日指示函”中提出的建立抗日武装统一战线的策略,是符合东北实际情况的。根据“十一月二十六日指示函”的战略方针,东北各地党组织停止了在东北进行土地革命的方针,将苏维埃政权和红军游击队的建立改为抗日人民政府和人民革命军的建立。这一决定意味着东北抗日游击组织将向抗日武装统一战线方向发展,标志着抗日武装统一化、正规化、系列化的开始和游击战争的新开端。

从9月1933到2月1936,抗日游击队先后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日联军六个军。

东北人民革命军组建期间及组建后,各军艰苦细致,争取和团结各种抗日武装共同抗日。人民革命军的勇敢和对抗日救国事业的忠诚,激励着各种抗日队伍向人民革命军靠拢。陆军总部成立前,东北人民革命军1军和第2军在陆军下建立了各自独立的师。1军独立师成立于9月1933。从6月1934到10月1934,独立师联合了几支抗日义勇军和山林队一起战斗。2月21日,独立师司令部召开了17抗日义勇军代表参加的会议,通过了《东北抗日联军宣言》,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选举杨靖宇为总司令。以1军独立师为中心,5000余名志愿军领导抗日,参加联合作战。2军1独立师成立于1934年3月。1934年7月,一个独立师联合十余个志愿军和山林队,组成抗日联合军司令部,王德泰任司令部,1000余个志愿军和山林队参加联合作战。第三军成立前,1934年3月,由贺铸游击队发起,以“爱民”、“北来”、“友”、“七省”为名,按照中共满洲省委提出的三个条件(不投降、不背叛、收复失地、抗日到底;支持人民的利益;允许人民武装抗日),决定成立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并推选赵尚志为总司令。四方面军和五方面军是以我党直接领导的抗日队伍为骨干,结合救世军和其他抗日武装的剩余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各地联合军司令部、总司令部和盟军的建立,标志着以人民革命军为中心,各种抗日武装力量参加的抗日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东北人民革命军的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由于实行抗日统一战线政策,人民革命军各部实行符合游击战争实际的战略战术,在困难的环境中英勇作战,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讨伐”,发展壮大了自己的队伍,扩大了游击根据地,开辟了新的游击区,使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1935年5月起,日本侵略华北,国民党政府丧权辱国的华北事变发生,民族危机空前。同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告全体抗日救国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其中指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抗日就活,不抗日就死;抗日救国成了每个同胞的神圣职责!”;号召全国“停止内战,以便集中全国一切力量(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并提出了组织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的设想。同年5438年6月+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八一宣言》的发表和红军长征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日,促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在抗日游击战争前线的东北人民和东北人民革命军官兵深受鼓舞。在东北党组织的领导下,1935年冬,东北人民革命军各部开始成立东北抗日联军。1936年2月20日,东北抗日联军发布《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成立宣言》,宣布人民革命军、抗日联军、抗日游击队全部为抗日联军、抗日游击队。1936年2月至1937年2月,东北抗日联军成立。这一时期是东北抗日军队的第二次改扩建,也是抗日军队进一步扩大的时期。这一时期,东北抗日军队由过去的6个扩大到11,形成了东北抗日军队的第一个统一称谓——东北抗日联军,标志着东北游击战争的新高潮。

在这11的军队中,除了第7军是在东北人民革命军第4军第4团的基础上建立的以外,第8、9、10、11的军队都是在志愿军残部和抗日山林队的基础上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