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分为苏南、苏中、苏北的依据是什么?
1,苏南
截至2018,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总面积27872平方公里,占江苏省国土总面积的27.17%。它拥有广阔的太湖平原和密集的水网,长江从东到西贯穿全境。
2.江苏中部
截至2018,包括扬州、泰州、南通三个地级市和高邮、仪征、靖江、兴化、如皋、海门、海安、启东、泰兴九个县级市,以及如东、宝应两个县,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海陵区、高港区、姜堰区、港闸区。
3.苏北
截至2018,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五个地级市。苏北地区有5个地级市(下辖17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17个县。苏北曾是建国初期的省级行政区划,包括江苏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即扬州、泰州、盐城、淮安、南通、宿迁。
扩展数据:
1,苏南的历史沿革:
1927年3月,国民政府设立上海特别市,从江苏省划出。同年5月,南京特别市(首都特别市)成立,从江苏省划出。
从1929到1949,江苏省设立镇江。汪精卫政权时期,江苏省会迁至苏州,但实际管辖范围仅限于长江以南。
1949 -1952,中国共产党在华东地区下设苏南行政区(位于无锡)、苏北行政区(位于扬州)、南京直辖市。
1952年9月,苏北、苏南行政区和直辖市南京并入江苏省,南京降为省辖市。
1958年,苏南九郡,苏中1郡(崇明县)划归上海,江苏省由此而来。
2.苏中地区的历史演变;
4月21949,1,泰州市设立苏中行政区。苏中行署辖5个区(泰州、南通、淮阴、盐城、扬州),3个县级市(泰州、南通、扬州),35个县。
1950年,苏中行署辖4个特区(1950+0年撤销扬州特区)、1个地级市(南通)、3个县级市(扬州、泰州、清江)、33个县。
20世纪初,省委、省政府根据区域发展不平衡、梯度特征明显的现实,重新划定了苏南、苏中、苏北三大经济区的范围,提出了苏南升级、苏中崛起、苏北振兴的目标。
2003年,长江沿岸八个城市(江苏中部的扬州、泰州和南通以及江苏南部的南京、镇江、苏州、无锡和常州)启动了这一战略项目。
3.苏北的历史演变;
1949年,江苏全境解放。因为苏北是老解放区,苏南是新解放区,两地的工作基础和任务不一样。为了适应当时的形势,江苏分为苏北和苏南两个省级行政区。
4月21949,1,苏北行政区在台州成立。苏北行政区辖5个特区(扬州、泰州、盐城、淮阴、南通)、3个县级市(扬州、泰州、南通)、35个县。
1950年苏北行政公署辖4个特区(1950年扬州撤销并入泰州)、1个地级市(南通)、3个县级市(扬州、泰州、清江)、33个县。
1951年,苏北行政区辖4个专区,1个地级市,3个县级市,33个县,1个盐区(淮北盐区,县级)。
截至1952年底,江苏省辖8个特区、4个地级市、7个县级市、71个县、27个市辖区、1个盐区、1个办事处。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苏南
百度百科-苏中
百度百科-苏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