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与《史记》的引进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不可考)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历史学家和散文家。司马谈的儿子任太史令,因保卫李陵战败投降而入狱,后担任刺史。他努力完成自己写的史记,被后世佛祖称为师谦、太史公、历史之父。

《史记》原名《太史公》或《太史公公基》、《太史公史记》,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一部纪传体史书。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录了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四年三千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创制《太史公书》,后称《史记》。这本书完成前后用了14年。

扩展数据:

历史成就

公元前91年(郑和二年),《史记》成书。全书130篇,526500余字,其中人物传记十二篇,世家三十家,人物传记七十篇,表十种,书八种,对后世影响很大。它们被称为“真实的记录和忠实的历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的绝唱,离骚无韵”,被列为以前“四史”之首,与“子同治”齐名

后人的纪念

陕西省韩城市以南,梁山北端有一座供奉司马迁的建筑,俯瞰黄河。这里修建的司马迁祠,始于西晋永嘉四年(310)。县长建造了石室,竖立了纪念碑,种植了柏树。西晋怀帝司马迟,祭司马迁同姓。北宋宣和七年(1125),对墓墙进行了修缮,修建了寝宫、寺庙和山门。后来在元明清时期不断修缮重建,成为今天的祠堂。

百度百科-司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