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祭祀洞?

祭孔仪式的名称。

-

祭祀圣人孔子的仪式被称为“释奠之礼”。佛教和奠酒都有展示和献的意思,即展示音乐和舞蹈,献上祭品和酒等祭品,以示对孔子的尊重。

据《礼记》记载,早在周朝,学校每年按四季祭祀前任老师,以示尊师重道。但当时所谓的老师,并不是指某个特定的人或者某几个人;过去为教育事业做出过贡献,目前已经去世的老师,都是师生牺牲的对象。

后来,由于孔子生前非常重视教育,在教育方面成就斐然,影响深远,孔子逐渐成为主要的阐释对象。到了隋代,孔子被尊为“老师”后,施典就成了祭祀孔子仪式的专属名称。

孔子祭祀仪式的起源与演变

-

孔子生于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卒于周敦颐四十年(十六年,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

孔子死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下令在曲阜阙孔子旧居建庙,孔子生前所用的衣服、冠、车、琴、书等都保存下来,按年代祭祀。这就是诸侯祭祀孔子的开始。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汉高祖途经鲁国,在泰牢祭孔子。这是皇帝祭孔的开始。

汉元帝(公元前48-33年)招孔子第十三代孙孔巴为师,封其为帝,赞其为王,赐其八百食府,以税按时祭祀孔子。这是纪念孔子后代的开始。

建武五年(公元29年),汉光武帝派大将军洪松到曲阜阙里祭祀孔子。这是皇帝派遣特使祭拜孔子的开始。

在此之前,所有祭祀孔子的仪式都在曲阜孔庙举行。直到汉永平二年(公元59年),在国子监和郡县读书,祭祀周公和孔子。此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也在学校向孔子献祭,这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活动。

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明帝到曲阜祭祀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这是祭孔的开始。

现代祭孔仪式的制定

-

自汉代以来,无论是在曲阜,还是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所在地,都普遍祭祀孔子,也有祭祀仪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孔子的称号在汉平帝元元年(公元1年)被褒为徐安妮公,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逐渐升为文宣王。仪式会越来越完整,越来越隆重。

此外,由于后来在对孔子的崇拜中有孔子的弟子和其他儒生来分担,所以在祭祀孔子时,这些人也被祭祀了。祭祀孔子的礼仪叫正礼,祭祀享受者的礼仪叫别礼。

民国成立后,由于时局动荡,祭祀孔子的仪式有时举行,有时不举行,有的地方不举行;不像以前的朝代,没有规则可循。直到民国五十七年(公元1968年),教育部邀请内政部等有关单位,聘请学者专家组成“礼乐祭孔工作委员会”,以蒋先生为主任委员,又分别成立礼仪、服饰、乐舞、礼器四个研究小组,分别由、、庄、先生为召集人。孔子释佛饮的礼制节日初定,同年在台北孔庙试行。然后经过两年的讨论和完善,终于在1999年定稿,由内政部颁布实施。

各方反应良好,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