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与北师大版历史复习大纲

我是中国公民。

5.1我们都是公民。

1,什么是citizen中国公民P5?

公民——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中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比较公民和人民的内涵

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与外国人相对。

人民是一个政治概念,与之相对的概念是敌人。

在范围内

公民的范围比人民更广,不仅包括人民,还包括人民的敌人,是指所有社会成员。

所有的人都是公民,公民不一定是人。

2、P5公民身份的内涵是什么

1)作为公民,享有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最重要的特征)。

2)作为公民,享有平等权利。

3,P6如何树立自己的公民意识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国家的未来需要我们去建设。因此,树立我们自己的公民意识,提高公民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要树立国家观念。

第二,要培养良好的公民道德和民主意识。

第三,要增强法律意识,遵守国家法律。

良好的公民道德包括:善良有序的社会公德、诚实宽容的道德品质、协商谦让的道德风尚、尊重差异的道德宽容。

一个国家的真正财富是它的全体公民。——英国奥尔丁顿

“五小”行动的具体内容是:做家里的“小帮手”;做社会的“小标兵”;在学校做“小伙伴”;做社区、公共场所的“小卫士”;随时做“小主”。

5.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谁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谁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宪法)P14。

2.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什么,公民的基本义务是什么?P14。

公民有五项基本权利:

(1)公民权利平等。即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和示威的自由。

(3)公民的人身自由权。

例如,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和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

(4)公民的社会生活权。

例如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教育、科学和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和儿童的权利等。

(5)公民的社会和经济权利。

工作权;劳动者的休息权和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权;财产和财产继承权等。

公民的基本义务有以下三类:

(1)公民对国家的义务。

如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

(2)公民对社会的义务。

比如遵守社会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产。

(3)公民对家庭的义务。

比如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接受教育、工作、抚养教育子女、与犯罪作斗争,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休息日,游客在公园里赏花——工人休息的权利

2如何理解中国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P15

第一,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等价)

(1)存在于权利义务法律关系中。

(2)有权利就有义务,有义务就有权利。

(3)每个公民既是权利的持有者,也是义务的承担者。

(4)不能只享受权利不履行义务,也不能只承担义务不享受权利。

第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第三,公民的一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

比如劳动和教育都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l维权主要包括依法享有权利、依法行使权利、尊重他人权利三个方面。

l依法享有权利P 15——意味着公民要依法保护自己的权利,依法制止各种侵权行为,使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

依法行使权利P 15——是指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必须采取合法措施,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

l尊重他人的权利p 15——它要求每个公民在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权利时,都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因为他人的权利与我们的个人权利具有同等的地位。

5、如何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P15

自觉履行义务应该是:1)法律积极鼓励;2)法律要求的必须做;3)法律禁止的事坚决不做。

5.3《宪法》保障公民权利

l宪法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中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宪法是母法,其他法律法规(如刑法、民法、立法法等。)都是子法。

1,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P21?

(1),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一般法律严格。宪法修正案由NPC常务委员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多数票通过了其他法律和其他法案。

如何理解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第一,普通法律法规的制定必须以宪法为依据。

第二,普通法律不能违反和抵触宪法,否则将被视为违宪,宣布无效。

u在中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人民政府行使行政权,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

u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既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又规定了国家机关保障公民权利的任务,使公民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n国家权利来自人民,是公民通过享受权利而赋予的。任何不是公民政治权利所赋予的权利都不是法定权利。另一方面,国家机关必须用手中的权利来保护和维护公民的权利。

中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公民权利保护体系。

立法保障:立法机关制定和完善各种法律法规,使公民在保护自身权益时有法可依。

司法保障:完善律师制度、法官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

2、作为公民,如何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P22

首先要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

其次,要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

总之,要自觉行使对公权的监督,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关心国家管理事务。

第六单元我们的个人权利

6.1维护个人权利

u公民人身自由权P30——指公民享有人身自由和控制权,未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留、搜查或侵犯的权利。

公民的人身自由权(身份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前提。

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由两部分组成:生命权和健康权。

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公民行使其他权利的前提,是每个人的最高人身权利。

中国专门规定保护公民人身自由的法律主要有:

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

法律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或住宅。

(1)根据中国法律,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或住宅。

(二)公安、司法人员在侦破案件时,如果必须进行搜查,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法律保护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留。

(1)根据我国宪法,非经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任何公民不受逮捕。

(二)对涉嫌犯罪和其他违法行为,需要拘留的公民,公安机关必须依法严格执行。

u合法搜查:1)搜查范围:犯罪嫌疑人和可能藏匿犯罪分子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所及其他有关场所。

2)搜查目的:收集犯罪证据,抓获犯罪嫌疑人。

3)搜查的性质:强制调查。

4)执行搜查的人:执法机构。

5)搜查证应在法定程序中出示给被搜查人。

3、如何自觉维护自己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P31

为了更好地维护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掌握相关法律,增强防范和保护意识,懂得运用法律保护自己。

一旦受到伤害,要懂得依法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才能讨回公道,获得赔偿。

我们有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的权利,相应地我们也有不损害他人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的义务。

6.2维护个人尊严

1,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权利P37

人格尊严权包括: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

u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其肖像。

u侵犯肖像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是否侵权取决于是否取得该人的同意;(2)恶意使用公民肖像,虽不以营利为目的,如丑化、故意毁坏公民肖像、对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

注:现实生活中,反映社会不道德、不合法行为的刑侦摄影、新闻摄影、现场摄影,从法律角度不能认定为侵犯公民肖像权。比如某同学穿越道路护栏被拍的事件,不能视为侵犯其肖像权。

名誉权——即一个人的名誉权,是社会成员对一个公民的道德、名誉、信誉的评价。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名誉权,禁止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其名誉。

荣誉权——国家、社会、组织授予公民的一种好的名称或称号(一种组织行为),如“三好学生”、“劳动模范”,

中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公民的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和奖章。

姓名权——这是一个区别于其他公民的头衔或代号。一般还包括公民的曾用名、别名、笔名等。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姓名权,有权决定、使用和依照规定改变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窃取和假冒。

2、为什么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到法律的特别保护P38

因为未成年人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人格尊严受到侵犯,他们的心理健康会受到极大的损害。

3、如何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P39

当人格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不应该因为年轻害怕报复而放弃自己应有的权利。我们应该学会用法律手段来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同样,我们也要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是一个文明人应有的品质。

6.3保护个人隐私

1,什么是个人隐私P44?

个人隐私:指公民有权隐瞒不危害社会的个人事务,未经其许可不得公开。

2、为什么要尊重别人的隐私P44

尊重他人隐私是公民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也是公民必须遵循的公共生活准则。

个人隐私是衡量一个国家个人地位和尊严的重要标志。

3、如何尊重自己的隐私权

1)不要把自己的一些私人秘密到处传播。

2)学会用法律制止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依法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

4、如何尊重他人的隐私

尊重他人隐私包括:1)未经允许不阅读他人信件或日记;2)不要私自闯入他人住宅;3)不要未经许可发布和传播他人隐私。

5.隐私保护等于自我隔离吗?

不,保护隐私不等于自我孤立。

为了健康成长,我们要学会和值得信任的人分享快乐和痛苦。当我们迷茫的时候,要及时和老师、父母或者密友沟通,以获得成长所需的经验和支持。

第七单元我们的文化和经济权利

7.1保障受教育权

1,所谓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接受国家文化教育的机会,有从教育中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受教育权包括两个基本要素:第一,所有公民都有上学和接受教育的权利;

第二,国家提供教育设施,培训教师,为公民接受教育创造必要的机会和物质条件。

2.为什么说教育是我们的权利,是我们的义务?P51

1)从我们个人的角度来说,只有教育才能提高我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教育使我们更有可能获得好的就业机会。因此,从公民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受教育是中国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

2)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提高公民的文化科学素质是实现现代化和推进民主化的关键,这就要求每个公民都有责任通过接受教育来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掌握当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努力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因此,从国家发展对公民的要求来看,接受教育是公民对国家的一项基本义务。

3、什么是义务教育,包括哪两个阶段,一共几年P51。

义务教育是适龄儿童、少年依法必须接受的国民教育,必须得到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保障。我国义务教育包括小学教育(小学)和初中教育(初中)两个阶段。时间跨度九年,所以也叫“九年义务教育”。

4、P52义务教育有什么特点

义务教育有三个特点:

1)免费;2)普遍性;3)强制。

5、我们如何珍惜教育的机会P52

1)我们要学会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2)要珍惜学习的机会,自觉履行教育的义务。

①自觉接受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永不辍学;

自觉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学习,在学习上不断进步,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7.2、维护产权

1,什么是公民的私有财产?

公民个人私有财产——指公民在社会生产生活中通过劳动和合法经营所获得的财富,包括私人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

2、什么是公民的财产所有权P60

财产所有权是指财产所有者依法对其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处分权是指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处分自己财产的权利。

3、我国法律对财产所有权的保护主要有两种方式:

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是最常见的做法。

公民的合法财产受到侵害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所有权、恢复原状、消除危害、赔偿损失以及采取其他方式予以保护。

通过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是最严厉、最有效的保护方法。

4.财产继承有哪两种方式?法定继承的含义是什么?法定继承的继承顺序和原则是什么?遗嘱如何继承P61?

1)中国公民的财产继承权主要通过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来实现。

2)法定继承——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和程序继承。

3)法定继承第一顺序: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配偶、子女、父母、丧偶的儿媳、丧偶的女婿。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第一顺序没有继承人的,由第二顺序的继承人继承。

4)法定继承分配原则。

(1)普遍平等原则(平均原则)。:一般情况下,继承人的份额应该是均等的;

(2)照顾原则:对生活困难、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应给予照顾;

(3)权利义务一致原则: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赡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在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抚养能力和条件的继承人,未尽抚养义务的,不加分或少加分;

(4)协商原则。:意思是法定继承人要本着互谅互让、和睦相处的精神,协商处理继承事宜。

5、遗嘱继承

1)遗嘱继承——指被继承人生前可以立遗嘱,指定其全部或者部分合法财产由一个或者多个法定继承人继承。

遗产:——公民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2)在我国继承法中,遗嘱继承必须符合以下法定条件。

第一,立遗嘱人必须具有立遗嘱的能力,并且是立遗嘱人真实意愿的表达。同时,遗嘱必须合法有效。任何形式的遗嘱都必须保留法定继承人、未成年子女和无劳动能力人的财产。

第二:遗嘱继承人必须是一个或多个法定继承人,但不受继承顺序的限制。

相关概念:被继承人——指留下财产的死者。

继承人——指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

遗产-死者去世时留下的个人合法财产。遗产不包括家庭财产或夫妻财产。

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法律实施的继承

遗嘱继承

继承模式

根据法律直接获得

通过死者立下的有效遗嘱获得。

继承顺序

受继承顺序的限制

不受继承顺序的限制。

分配原则

一般情况下,同一顺序的继承人不分人数均分遗产。

遗嘱人可以指定一个或者几个法定继承人继承,其他继承人除外。

被继承人的行为能力

不管被继承人是否有行为能力,他的遗产都可以继承。

死者必须有立遗嘱的能力

5、什么是智力成果权,包括哪些权利P61。

指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创造的智力活动成果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智力成果的权利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

7.3维护消费权

1,保护消费者权益基本法叫P66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中国的消费者权利包括哪些权利P66

安全权——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商品和服务时,享有保护自身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权利。安全权是消费者最重要、最基本的权利。

知情权——消费者有权了解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

自主选择权——消费者有权选择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营者;有权自主选择产品品种或服务方式;有权决定是否购买任何商品,接受或不接受任何服务。

公平交易权——消费者有权获得质量保证、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依法要求赔偿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有权依法获得赔偿。

维护尊严权——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享有人格尊严和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

3、有哪些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途径P67

1)与运营商协商解决。

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4)可以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协议提交仲裁机构仲裁。

5)侵权情节严重且情节严重的,可向司法部门提起法律诉讼。

第八单元对社会负责

8.1社会合作和公平

1,看完《野牛逃命》和《合作蚂蚁》,回答:野牛为什么抵挡不了狮子的攻击?蚂蚁们是带着什么灵感逃出火海的?

参考:因为野牛不团结协作,冷眼旁观,看到同伴遇险,只会从另一边看火。但是蚂蚁们挤在一起,凭借集体合作和团结的力量逃离了大火。启示:社会生活需要合作,要树立合作意识,学会合作。

2、为什么社会生活需要合作

社会合作是社会生活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我们生活中需要的商品和服务需要社会合作。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合作的范围不断扩大,社会合作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社会合作的内容越来越复杂。这就需要符合社会全体成员利益的管理机构,制定合理的制度来保证社会合作的顺利进行。简而言之,现代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人们需要进行真诚而广泛的合作。

3、为什么社会合作需要公平

为了更好地保证最大多数人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有必要在社会合作中确立并遵循公平原则。

4.如何在社会合作中做到公平?

(1)不偏袒,合理处理事情才公平。

(2)好的合作一定是公平互利的,每个人都能在公平的合作中获得应有的利益;

(3)公平不等于绝对平均;享受更多社会福利的人,要承担更多社会负担;

(4)为了维护公平,我们还需要支持社会弱势阶层和群体。

5、为什么要树立公平合作意识

(1)有利于个人的提升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繁荣稳定;

(2)它关系到每个社会成员的利益和幸福。

6、我们如何建立公平的合作意识(教材P76)

(1)保持公平合作的理念与人相处,处理面临的问题,承担自己的责任;

(2)在家中和在学校的同学之间

(3)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有被公平对待的权利,我们也应该公平地对待他人。

(4)也要关注、思考、批判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

8.2社会规则和正义

1,系统P82的正义在哪里

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保护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它的程序和规则面向每一个社会成员。

2.简述道德与法律、制度的区别。P83

法律是通过国家的强制力来执行的,其他制度规则是通过行业或单位的奖惩来执行的,而道德是以善恶的评价为基础,通过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内心的信仰来起作用的。

u道德使我们能够判断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好的行为,应该做的事情,对社会、对他人、对个人都是有益的,是公平正义的;不该做的丑恶行为和习惯性行为,损害了社会和他人的尊严和利益,最终损害的是自己的尊严和利益,这是不正义的。

按照一般的道德标准,不公平地对待他人,侵犯他人的权利和行为是不公正的。

没有正当理由对其他国家发动战争是不公正的;压迫和残害无辜的人是不公正的;歧视和排斥他人是不公正的;伤害他人的自由和尊严是不公正的。

3、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P83

1).正义要求我们尊重人的基本权利,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人权。

故意伤害他人的生命和身体,是最严重的不公。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利是正义的要求。

2)正义要求我们尊重规则。正义感有具体表现: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纪律,爱护公共财产和公共环境,尊重社会公德...

3)正义要求我们尊重自由。

4)正义要求我们承担责任。

8.3社会认同和社会责任

1,人在社会上有多重身份吗?有哪些P90?

人在社会上有多重身份,在家里——父母的孩子;在校学生;在一个社区或村庄-居民或村民。现代社会,一个人首先是公民,这是他的基本社会身份。

2、人的社会身份会改变吗?为什么是P90?

是的。这是因为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或者他参与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变化。

3、家庭、学校、社会有哪些不同的责任P90

在家庭中,父母养育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有责任赡养父母;

在学校,我们有责任做好学生,好好学习;

以后我们上班,有责任努力工作,完成任务;

在社会中,我们有遵守法律的公民责任。

4.道德责任是什么意思?P91

当我们面对别人的要求或期望做出一些承诺时,我们就承担了信守承诺的责任。一些最强烈的责任来自人们的道德良知。如果我们看到别人有危险,我们会不假思索地试图去救他们,如果我们看到不公正,我们可以站出来。

5.负责任的代价是什么?P91

1)学习和工作需要我们的时间和精力。

2)负责任也需要我们承担一些精神成本。

3)负责任也需要我们放弃一些个人利益和兴趣。

8.4承担我们的社会责任

1,负责任有什么好处和意义

1)责任可以建设一个更好的社会。

有责任心可以改善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责任可以铸造我们高尚的民族精神。

2)责任可以促进个人的自由和进步。

(1)责任可以让人获得更多的信任和自由;

(2)责任使人赢得自尊;

(3)责任使人增长才干;

责任让人得到实际利益。

2、不负责任的严重后果是什么P99

不负责任给社会和他人造成损失。

不负责任让个人利益受损。

不负责任导致个人名誉受损。

3、为什么是责任冲突P100?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多重社会身份,每个身份都承担着特定的责任,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时间、精力和各种条件的限制,有些责任的事实可能会发生冲突。

4、面对责任冲突,如何选择正确的责任P100

当我们选择我们的责任时,一些因素可以被考虑-

1)时间。

2)相对重要性。

3)可能性。

4)创新的解决方案和方法。

现实生活中,承担责任往往需要勇气和道德。

5.学习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有什么意义?P100

培养我们的责任意识,锻炼我们的责任能力,学会做负责任的公民,对我们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祖国建设、人类命运都非常重要。

你也可以参考

/question/828134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