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历史发展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正酣的时候,与德国纳粹及其盟国作战的欧洲各国政府在英国召开了盟国教育部长会议。当时战争远未结束,但这些国家开始思考一旦恢复和平如何重建教育体系。这个想法进展迅速,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包括美利坚合众国在内的更多政府决定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届大会于10月20日至2月30日在巴黎索邦大学召开,1946+0165438。

1945 165438+10月1 -16战争刚结束,根据同盟国教育部长会议的提议,旨在建立教育文化组织的联合国会议(ECO/CONF)在伦敦召开。来自大约四十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在法国和英国这两个饱受战争蹂躏的国家的推动下,代表们决定成立一个组织,旨在建立真正的和平文化。根据他们的设想,这个新组织应该建立“人类智力和道德的统一”,以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会议结束时,37个国家签署了组织法,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UNESCO)诞生了。

1946年,《组织法》获得以下20个国家的批准并生效:南非、沙特阿拉伯、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中国、丹麦、埃及、美利坚合众国、法国、希腊、印度、黎巴嫩、墨西哥、挪威、新西兰、多米尼克、联合王国、捷克斯洛伐克和土耳其。

201110 10月3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在巴黎总部投票,以107票赞成、14票反对、52票弃权通过提案,接纳巴勒斯坦为该组织正式成员,成为该组织第65438+。此前,美国和以色列官员表示,如果该法案获得通过,两国将拒绝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缴纳会费。

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决议称,“(教科文组织)大会决定接纳巴勒斯坦为教科文组织正式成员”。

107个国家投票赞成将巴勒斯坦从观察员国升级为正式成员国的提议,14个国家投票反对,52个国家弃权。

巴勒斯坦外交部长马勒基说:“这次投票将有助于弥补巴勒斯坦人民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此前表示怀疑的法国,以及几乎所有阿拉伯、非洲、拉美和亚洲国家都投了赞成票。以色列、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德国投了反对票。日本和英国弃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今天的投票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数量增加到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