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院士逝世,如何评价他的一生?你怎么想呢?
于5月22日13: 07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袁隆平是我国杂交水稻研发的先驱,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
一、举世无双的国学大家袁隆平院士。
据《山海经》记载,昆仑之空八百里,万仞之高更高。地上有木有草,长五搜,大五围。
袁隆平是世界上第一位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突破经典遗传学的束缚,于1964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育成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自1976以来,杂交水稻的成果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总产量。
值得一提的是,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攻关超级杂交稻,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4吨。
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水稻三优1号,2020年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产量911.7公斤,二代杂交早稻平均产量619.06公斤,年产量1530.76公斤,实现了水稻亩产3000公斤的重点目标。
如果说对其他巨人的记忆是对他们为人类文明开拓的悼念,那么一个时代的逝去却被反复提及。对于这个不久前被做成各种表情包的善良老人,回应网友的质疑和关切,和大家一起笑,甚至反驳谣言。
人们更能理解天人猝不及防,正如多年前看到老人自己写的文章:
妈妈,米饭熟了。你能闻到吗?安江怎么样?那里的山脊还有熟悉的笑声吗?
21年后,依稀看见小孙子牵着你的手,走过饭浪的背影;我还想告诉你,我这辈子没种过的母亲,手掌上横着稻芒,田里堆着成堆的稻草,太阳下谷子噼里啪啦,西边太阳下水田里飘着桔黄色的香味。这些都是我儿子想对你说的话,有说不完的话...
妈妈,饭熟了,我想你!他一生都致力于实现他年轻时的梦想,那就是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稻穗像扫帚一样长,谷粒像花生一样大。
他连一个好孝顺的人都没有,所以成了终生难忘的遗憾。现在他终于可以去看日夜思念他的母亲了!
他可以像天上的孩子一样骄傲地向母亲展示千顷良田:盛世不用耕织!
我忽略了我的家庭,但我一直忙于我自己的研究。一个致力于农田和科研的老人,一个致力于解决粮食产量问题的科学家,解决了很多人的温饱问题。在我看来,袁隆平院士当之无愧!
被这个奖项感动,他写道:他是一个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名乡村教师的时候,他就有了颠覆世界权威的勇气。当他名扬天下的时候,他还是只把目光放在了田畴身上。淡泊名利,一个农民传播智慧,收获财富。他一生的梦想是让每个人都远离饥饿。我喜欢看稻田的波浪,尤其是浪漫的袁隆平!
第二,他已经是91岁的老人了。
时间给了他为国家和人民锻造不朽功勋的机会,他的功绩给了他非凡的声誉和地位,但也会让很多人忘记他还是一个91岁的老人。
我们都希望现代医学能带来奇迹,我们都希望不计成本的投入能逆转死亡,但遗憾的是,在医学与疾病的战争中,我们可能互有输赢,但人类从未赢得过身体与时间的对抗。
一个伟大的灵魂,带着一个衰老的身体,最终会离开我们。大家都知道这一天会更早到来,但都不想真正见证。
这大概终究是每一个伟人的命运和遗憾。用袁隆平的话来说,就是“先锋精神代代相传”。
从杂交水稻到超级稻,再到最新的海水稻,他一直有自己明确的目标,从未停止。而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走下去。我们还有很多对杂交水稻很有研究的科学家,比如徐、、等等。我们从未停止对杂交水稻的研究。
第三,总结
他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水稻比高粱高,谷粒比花生大,他就这样坐在稻穗下乘凉。
山河变色,草木悲。然而,值得庆幸的是,袁老的精神和事业,早已不仅承载在他的身上,承载在祖国的土地上,承载在稻穗的金黄上,承载在每个人的饭碗里。
肉体终将湮灭,精神却永远活在希望的田野里。希望每一个记得袁老的人,都能吃到他带给我们的食物,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没有资格评价这样一位无与伦比的老科学家。他一生的伟大成就无法用一篇文章来描述。我只能说谢谢你,给这个时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这一代人将沿着你铺就的道路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