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的起源和起源
羌族起源传说
大禹在中国名声很大,很多人知道羌人是从大禹和羌人的关系开始的。传说大禹出生在北川县中部的禹里乡,那里有石牛山和悬崖甘泉。据说大禹的母亲圣母玛利亚先住在这座山上,喝了甘泉的水,然后大禹就出生了。石牛山对面有一座山叫王充山。相传大禹的父亲崇伯(又名鲧)外出治水,圣母思念他,常登此山眺望。当然,最著名的是大禹诞生的地方——禹洞。
这条幽静的小沟里满是流水,崖壁上用楷书刻着“玉洞”二字,唐代题写为“颜真卿书”。顺流而上,到了一个叫“醋溜坪”的地方,就是传说中圣母割背生玉的地方。就在这个地方的上方,有一条瀑布自上而下形成一个盆状的石池,名为“洗儿池”,相传是圣母洗新生儿余的地方。在大禹洞的对面,最迟从唐朝开始,当地人就修建了大禹庙来纪念大禹。现在有大禹纪念馆等一系列仿古建筑。
于是人们不禁要问大禹和羌人是什么关系?中国古代有很多历史记载。早在先秦的战国时期,就有人传说大禹诞生在西方的石秀。汉代正统文献中常有“禹生于西羌”或“禹生于西羌”之说,当时的碑刻中也有记载。可见大禹、夏部落与古羌人关系密切。当然,传说中的大禹疏浚九河,他的后代建立的夏朝,主要是在中国的中原地区。
因此,在今天的学术界有一种说法是“于霞和于霞文化在西方繁荣,并传播到东方”。这种认识是合乎逻辑的,也是客观的,越来越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今天的羌族地区,有很多关于大禹的传说和大禹的出生地。比如汶川县的渑池镇、理县的通化镇、什邡县的九连坪等地就有“石牛山”、“玉洞”,汶川的渑池也有“木耳坪”。
这是因为汉代人说“玉笙广肉食新西兰”。当时的广柔县地域广阔,几乎包括了上面提到的所有地方。再加上这一带一直都有羌人居住,羌人崇拜大禹,所以他的传说和遗迹自然就遍布了这一带的羌族地区。
然后“神兵”又追上来了。羌人祈求神灵的帮助。诸神将三块白石变成三座雪山,以阻挡“神兵”,获得安全。在羌族地区,到处都有一种长方形石板棺材埋葬的古墓,被羌人称为“葛吉墓”或“葛吉墓”。根据羌人的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叫“葛”的人。他曾经和羌人的祖先打过仗,后来被羌人打败,迁居外地。
他还说,这种人知道自己的死期将至,所以先造了一个坟墓,然后爬进去慢慢死去。直到20世纪30年代,我的老师、考古学家冯教授用科学方法在汶川县罗布寨的小寨子里发现了这座古墓,然后揭开了它的面纱。经过几十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发现这座葛人墓距今2700年至2000年,也是古代另一个羌人的遗迹。现在北川县白坭乡就有这样的墓,最初叫“王曼墓”或“王强墓”。
羌族和其他民族一样,在民间流传着许多代代相传的英雄史诗,《羌歌之战》就是其中最著名的英雄史诗之一。早在1950,我的老师、民族学专家胡建民教授就给我们讲过这个故事。到1951,我在汶川、理县、茂县等羌族地区走访时,听到羌族长辈们给我讲或唱这首史诗。
《羌族战争》记载:古时候,羌人的祖先曾经生活在西北的草原上。这里有丰富的水草,肥美的牛羊,有钱的人。突然,有一天,从北方来了一个“神兵”。羌人抵挡不住,纷纷向西南撤退,直到退到青海与四川交界的“布嘎山”。但后来“神兵”又追上来了。羌人祈求神灵的帮助。诸神将三块白石变成三座雪山,以阻挡“神兵”,获得安全。
随后9名羌人在首领“阿巴白沟”的带领下南下生活在松潘草原。但他们在这里遇到了一个叫“葛”的人,打了一架。羌人所向披靡,祈求神灵帮助。在神灵的授意下,羌人用白石藤打败了葛人,逐渐南迁至茂县。羌人在这里发展农业,学会养猪。人口在增加,实力在增强。
此后,阿巴白沟九子分别向岷江、涪江上游迁徙,形成了现在羌人的分布格局。其中白沟九子二锅头迁居北川,是北川羌人的祖先。我们抛开这部史诗的神话外衣,它实际上反映了羌人在历史上经历了一次民族大迁徙。
因为,我国殷墟甲骨文中有很多羌人的记载。那时他们住在我国的北部和西北部。在后来的中国史籍中,记载了羌人从黄河、湟水上游向西南迁徙的过程。英雄史诗与丰富的文献和考古资料相结合,确实证明了羌人是由西北向西南迁徙的阿强人的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