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人文历史
01古代扬州的政治地位很高。扬州曾经是很多国家的首都,比如西周时期的古汉都城,汉代五大诸侯国的都城。一个可以作为国家首都的地方,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然是非常繁荣的。
特别是杨迪开凿的京杭大运河,使扬州成为沟通南北的重要枢纽城市,经济更加繁荣。据记载,杨迪皇帝曾三次在扬州就地办公,一再提升扬州的地位,使之成为三大都城之一。天子脚下的城市,自然比其他地方更有名,更有钱。
正是因为扬州的富庶,自古以来深受皇帝喜爱,一批批受宠的王侯将相被封赏扬州。朝廷越重视,这个地方就越发达,经济频繁,交通便利,更有利于与其他地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形成良性循环发展态势,越来越好。
唐朝是扬州的最高历史地位,甚至超过了长安和洛阳。当时扬州是唐朝唯一的不夜城,繁荣程度可想而知。就连派往唐朝的外国使节也经常在扬州停留,扬州成为当时第一个国际化大都市。
古代扬州是江南最繁华的地方,生活最奢华。据《太平广记》记载,唐代扬州“店铺林立,商贾如云,酒楼起舞,亭台楼阁遍地”;明清时期,大量商人聚集在淮河盐区,形成了一个以陕西、山西、徽州为主体的商人群体。由于大运河的交通枢纽地位,商贾云集扬州,使扬州成为盐产品聚散之地,财富丰富。由此可见古代扬州商业的繁荣。
我们也可以从鹿山公爵那里窥见扬州的繁华,这是一个商业贸易发达的地方。这里有许多妓院,红茶戏和丰富的粉末,这诞生了聪明的传说韦小宝。
杜牧有诗说:“十年一感扬州梦,得青楼名。”古人说人生的幸福无非是“十万块钱骑鹤归州。”也道出了唐代诗人留恋扬州的一个真实原因。
据不完全统计,唐诗中有150位诗人,他们写了400多首与扬州有关的诗歌,如“故人西留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连海平春潮,海上明月”,“月夜二十四桥,玉人何处教吹笛”等等。这些著名的扬州诗词就像是专门为古扬州做的代言,可见古扬州的受欢迎程度。
作为一个浪漫的地方,古代扬州吸引了无数伟大的人才和诗人从唐代。他们不仅能在扬州找到归属感,还能在柳巷烟花巷里流连忘返,把心中积攒的不快散发出去。在这里,最典型的是杜牧,一位以才华和浪漫主义风格著称的大诗人。
从杜牧的几首扬州诗感受古扬州的魅力。据史书记载,杜牧是“放荡不羁”的,这对于一个文人来说,确实有点不堪。更优雅的解释是,杜牧是一个性格奔放,甚至有点野蛮的人。而“放荡”这个词,大多与浪漫的天性相匹配。得到这样的评价,大概是因为他太怀念扬州的美景和那里的美女了。
再看杜牧的一封短信,先给韩戳了扬州知府:
青山隐隐约约是千里之外的绿水,秋天一直是江南草木未枯。
月夜二十四桥,玉人何处教口交?
这首诗是杜牧为扬州写的。前两首诗是写风景的,说扬州是一座掩映在青山中,被绿色包围的城市。即使是深秋,此地的花草树木也不会枯萎,可见扬州城之美。最后两句中的“二十四桥”是扬州的一大景观。据说当明月映在二十四桥上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教他吹笛子的那个美女。诗人通过这样一首短诗,表达了对扬州美景美景的怀念。
此外,杜甫在《两次告别,上篇》中写道:
13年的好身法是轻的,活得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权杖。
在扬州,春风吹遍三里长街。卷着珠帘,谁也比不上她的美貌。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刚满十三岁的女孩。她身材优美,举止大方。她像春天的花蕾一样娇嫩。就算找遍扬州城十里长街,还有那些卷起珠帘的美女,也比不上这个姑娘。杜牧的这首诗,道出了唐代扬州盛产美女的事实。
杜甫离开扬州后,写了一首《送别》来回忆他十年前在扬州虚度的岁月:
落魄江湖携酒楼,楚细腰轻掌。
扬州的十年,仿佛一场梦,一觉醒来,但在青楼女子这是一个善变的名声。
在这首诗里,诗人告诉自己,在生活落魄的时候,他每天借酒消愁,一边看歌舞,一边搂着美女的腰。他在扬州的这十年,仿佛做了一个很长的梦,和很多妓女有感情纠葛。最后,他只是落得一个善变的心碎者的名声。杜牧的《送别》是对他在扬州所作所为的追忆,也反映了当时扬州的一种生活现象。
由上可知,古代扬州是“淮左名都”,也是文人云集之地。南朝梁荫云的小说《吴树仁》中有一句话:“我有钱,骑鹤去社稷。”想象一下扬州,这是一个多么迷人的地方。
正是由于皇室的偏爱,商人的云集,文人的青睐,使得古代扬州的政治地位、经济实力、文化背景都发挥了优势,文人墨客为扬州记载了许多名篇,使得扬州美丽繁华。这足以证明古扬州深受喜爱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