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古城的历史

“白帝高是三峡镇,曲塘过百狱。”从地理上讲,奉节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关隘,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奉节的修建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秦朝。秦灭巴后,在奉节设鱼肚郡。后来不是州府就是郡,最高建制是陆,相当于现在的省会所在地。宋先平四年,在此设置夔州道,辖数十郡。

最新考古证实,白帝城附近有四座古城。近年发现其中一处为南宋时期,期间发现大量房屋、街道等遗址,发掘出7000多米的城墙,面积约5平方公里,是正在拆除的老县城的4倍。

城内九宫格格局形成于清代。1941年,县城遭到日军飞机轰炸,投下700多枚炸弹,市区被炸成一片废墟。经过几年的修复,拓宽了16条街道。

新中国成立后,县城逐步扩大到40多个街道。青瓦白墙的居民楼已经换成了钢筋水泥的楼房,石板路越来越少,古老的城墙上已经挂上了霓虹灯。“奉节市太拥挤了。”陪同记者的移民干部傅炳军感叹。奉节老城区约1.4平方公里,常住和暂住流动人口约65438+万。公元766年春末,杜甫住在奉节。在这里的两年时间里,他写了430多首诗,占他一生所写诗歌的1/3。那首《登高》就写在这里,高到现在还让人心酸:

在广阔天空的狂风中,猿猴在呜咽,

鸟儿飞过清澈的湖水和白色的沙滩,飞向归途。

树叶像瀑布的水花一样落下来,

当我看着长河滚滚向前。关羽是三国中仁义的化身。关公在麦城战败后,对后主刘备是致命的打击,直接导致了后主托管进程的加快。委托一个孤儿也发生在奉节,一言难尽。但有人错误地把这个故事放在了白帝城,从而让真正承担这段历史的奉节不为人知。

奉节师范学校环境优美,清幽雅致,树木参天。校园深处,有几棵古树,树干弯曲,树顶点缀得像拱门。校园里没有了砖瓦,但刘备托付孤儿时那种紫烟弥漫、悲喜交加的宫廷氛围还在。正如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永安宫所言:“古墓谷变,紫禁城安。我问过老人,但只有永安门。"

永安托孤的历史可以从很多诗词中得到印证。杜甫写道:“蜀主眼望吴,远至三峡,卒年亦在永安宫。”宋代诗人王在《昭烈寺》诗中说:“古宅多椽庵食,悲近永安宫。“阿清王世贞在《八阵图》中也说:“永安宫野丑,韩嫣六尺孤。”在这些诗中,说的是先民把自己托付给永安宫,而据夔州府志考证,永安宫旧址就在现在的奉节师范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