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国王都喜欢穿开裆裤。为什么?

如果让你从出生一直穿开裆裤到成年,你会喜欢吗?其实不管喜欢不喜欢,战国以后的人都是穿着开裆裤长大的。那么古人为什么要穿开裆裤呢?

古代的裤子和我们现在知道的不一样。我们现在的裤子都是有裤裆的,但是古代的裤子很多都是开裆的,一般都做的比较宽,穿起来可以形成搭配档的效果,甚至有的只有裤腿。据《剪略·黄三集》记载,在原始社会,就已经有了“秋叶更衣”的习惯。据《婺源艺苑十一号》记载“有巢皮”,即以树叶和动物皮毛制成的衣服,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服装记载。

古人开始看到内衣应该是在汉代。在赵武灵王推广“胡夫骑射”之前,古人还没有裤子的概念,属于单衣时期,也就是裙子的意思。为了国家的强大,赵武灵王在进行“胡夫骑射”时,为了顺应战争方式由“步战”向“骑战”发展的趋势,模仿胡人的着装,将单底衬裙改为双底衬裙,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开裆裤。所以战国以前中国人穿裙子,战国以后,汉代内衣普及之前穿开裆裤。

中国的裤子起源于西北。考古资料显示,早在3000年前,新疆就出现了裤裆裤,和今天差不多。不穿裤子的习惯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时候典型的服装大概就是用一整块布料包裹着,没有袖子没有裁剪,更别说裤子了。令人惊叹的是,这种简单透气的“真空服”却流传了千年。直到《诗经》时代,一般都是“上有赏”,穿窄袖短袄,下有飘逸的裙裾。

让我们回到夏朝和商朝。由于农耕技术的不断升级和发展,皮革、皮革、丝、麻等纺织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甚至丝麻织物也成为了主流。到了商代,依靠强大的织造技术,相对精细的帛开始出现,加上大量的市场需求,棉、麻等农作物的地位大大提高。不过很可惜,当时的布料质量不好,又厚又粗糙。同时编织完全是手工制作,制作时间长,做出来的衣服也比较简单。

所以在商代,大部分人的衣服还处于“衬裙”时期,类似于现在的“斜肩裙”,光着膀子。不过为了御寒,那时候下裳已经穿到齐胸高的位置了。到了周代,开始出现“司服”、“内司服”等官职,掌管皇室服饰,并将着装纳入礼制范围。周朝出土的文物已经区分了上下。上衣是指上身穿的衣服,上下是指下身穿的裙子。长度是进化前裤子的名字。

战国时,赵武灵王看到胡人的战斗后,认识到“骑战”的重要性。马背上单射箭不仅战斗力强,灵活性也比“战车”和步兵强。于是他下令在赵国实行“胡夫骑射”,让士兵的两条大腿都被下裙盖住,这是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当时的赵武灵王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作为一个大王,会成为服装改革的推动者。

因为士兵的腿部覆盖着缩小的下裙,所以战斗起来非常方便,保暖功能也更好。最重要的是省下相当一部分。

布,所以这种改革很快就在人民中传播开来。以当时的生产力,谁不想在节省布料的同时提高保暖性能呢,于是双管裙逐渐演变成了过膝衣。胫衣也叫“裆”,就是我们说的开裆裤。

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薄弱,只有少数人能使用高档丝绸,大部分普通布料还比较粗糙。如果不穿开裆裤,在裤裆缝一块粗布,不仅会使人行动不便,而且活动时频繁摩擦还容易伤到重要部位,所以开裆裤就有了普及的机会。当然,因为贵族们平时养尊处优,根本不需要从事体力劳动,也不知道怎么跑怎么跳。所以对他们来说,穿开裆裤的坏处只是冬天有点冷。

但是,穿开裆裤有一个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就是容易裸露,不好看。但即使很容易跑出来,开裆裤的优势还是让贵族们无法割舍。贵族们为了合理地穿开裆裤,还制定了一套行坐力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所以古人对坐姿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古人发明跪姿,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防止春光外泄。有一种跪的姿势叫“齐”,古人认为这是最有礼貌的方式。

也就是长跪——双膝着地,双腿着地,臀部坐在小腿和脚后跟上,上身挺直,看起来很稳重端庄,但实际上这种坐姿会让人感觉很不舒服,特别是时间长了,甚至会让人腿或脚抽筋。久坐无疑是对毅力的残酷考验。日本人曾经学习了很多中国文化,贵族就是在这个时期传到日本的。自古以来,跪被日本人视为一种“正当的仪式”,而今天,在一些重要的场合,日本人会坚持这种传统的坐姿。

现代人两腿叉开坐在地上的坐姿,古代称为“席地而坐”。这是一种被认为不雅的坐姿。原因自然是因为她们穿的是开裆裤,坐在地上很容易春意爆棚。当荆轲刺秦王未果,知道自己的大限已到,荆轲直接“蹲”在地上,张开裤裆向秦王表达最后的蔑视。

同时,为了防止春天的突然释放,人们会把自己在外面穿的礼服做得很长,尤其是进入后宫的女人,几乎都是盛装打扮,拖地。那些普通人肯定没有这么好的条件。毕竟,衣服越长,需要的布料就越多。但不是一般人没办法。在胫外套外面套个下衬裙就行了。

古人也用“小牛鼻子”来对付暴光。这是一种裤裆短裤,两条圆腿类似于牛鼻,类似于现代男人经常穿的“汗衫”,是男人穿衣服的最低限度。如果一个人戴着“小牛鼻子”在城市里游行,他要么是一贫如洗,要么是一个不拘一格的“精神男孩”。

从实用的角度来看,裹腿衣其实就是内衣的前身。战国末秦时,胫衣已经广泛普及,也就是说,在秦以前,古人就保持着穿开裆裤的习惯,这种开裆裤就是他们的“内衣”。汉朝时期,中国的丝绸技术有了质的飞跃,各种丝绸产品和材料通过丝绸之路出口到波斯和罗马。因为丝绸又薄又软又滑又透气,在当时是最适合做内衣的材料,而做内衣的技术又没有那么先进,所以内衣终于在这个时候开始大面积普及。

但是,还是有一句话。有人认为内衣是唐宋时期才开始流行的,因为这一时期男性已经基本取消了下裳,开始流行“短打”的贴身衣服。没有下衬裙的遮挡,继续穿裤裆的话,也不能露的满大街都是。这种说法也是有道理的,也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支持。

当然,内衣真正兴起的过程中,并没有确切的信息来源,我们自然无从考证。但在秦朝之前,内衣并不流行。那时候的布又厚又粗糙,死守隐私肯定不舒服。而汉代的纺织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缝制简单的内衣本身没有技术障碍,布料的使用也不多。所以内衣在汉代普及是最合理的说法。

生理需求方面,其实生理需求并不是古人穿开裆裤的主要原因,至少大部分普通人不是。虽然开裆裤确实会方便古人上厕所,但是上厕所还是不方便,因为外面会套一条下裙,更别提美观问题了。而且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的皇帝精力充沛,会专门要求后宫嫔妃和普通宫女穿开裆裤,而有的青楼女子为了提高业绩,也会穿开裆裤招徕客人。

随着传统礼仪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开裆裤被历史的车轮碾过,被扫入尘埃。现在只能在孩子身上看到开裆裤的存在。其实并不是古人要穿开裆裤。说到底,他们是愿意的,但是没有能力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