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礼品收藏的文化差异
我们都知道“礼尚往来”是中国这个礼仪之邦的优良传统。其实国内外都有送礼的习俗。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送礼都有一定的目的。中国和西方都非常重视送礼,都认为应该有礼尚往来。然而,由于文化背景和历史熏陶的不同影响,中外在礼仪方面仍有很大差异。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帮助人们了解更多的送礼知识,有效地促进跨文化交流。
首先,中国人的送礼文化和习俗。
1.礼物的起源
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倡导礼仪。几千年来,受周公之礼和孔孟之道的影响,中国的送礼文化在长期的历史沉淀中积累了一些切实可行的送礼“守则”。比如“向英雄点头,向美女红粉”,“千里送鹅毛,礼轻友情重”,“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等等...
在中国,送礼大概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祭祀活动。我们可以从“礼”字的原始内涵来探究送礼的起源。李,即李,是它的首字,甲骨文的“李”字是它下面的“鼓”的象形,“峰峰”是它上面的“两串玉”的象形线描。两个形状相互理解,说明鼓是用来送玉的。在古代先人眼里,乐重于鼓,物贵于玉。一起送给他们,才是最珍贵的礼物。击鼓献玉,无疑是最高最发自内心的礼仪。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送礼已经成为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
2.送礼的文化形式
中国的送礼不仅是一种社会形式,更是一种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在中国,送礼是很讲究的,有既定的规则。给谁,给什么,怎么给都很玄乎。绝对不能盲目的,不分青红皂白的,不分青红皂白的给。文化不是一夜之间形成的。当然,文化的扩张也是慢慢演变的。从最初的物质,到制度,再到文化的核心,中国送礼文化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其实中华民族是一个务实的民族,所以礼物的实用性一般会排在第一位。
俗话说的“鹅毛”礼物一般不会出现,但“食品、烟酒、纸币、金银”等最务实的礼物最有市场。尤其是在物质不是很丰富的年代,食物是送礼的首选。
3.中国人对送礼和收礼的反应。
在赠送和接受礼物时,中国人和西方人对礼物表现出相同的兴趣:赠送者希望对方喜欢他赠送的礼物,接受者也乐于接受对方的礼物。然而,中国人经常表现出极大的自谦。对于花了很长时间买的礼物,他可能会说“我随便买的,不会买了,请收下”;他可能会说,“如果你不会做饭,你就只能吃了。”。
送礼物的时候,我经常故意贬低自己礼物的价值。即使送给对方的礼物很贵,也要说“小礼物不值一提”、“一点小意思!”或者“对不起……”这种以否定形式对礼物价值的肯定,是西方人无法理解的。他们不理解这种拐弯抹角的说法,或者说他们体会不到否定中隐藏的积极意义。
当接受礼物时,中国人和西方人有非常不同的反应。在中国,人们接受礼物时通常看起来不高兴,也不亲自打开礼物。他们认为这样做是非常不礼貌的,而且会给人一种贪财或者太在意自己接受的礼物的印象。中国人的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在向对方传递一个信号:我对你是否送礼物,或者礼物的重量不感兴趣。就算不送礼物,也还是欢迎的,也不会影响我们的关系。所以往往是客人走后,或者回家后,悄悄打开礼物。而且,中国人在接受礼物时,往往会拒绝,说“哦,为什么要带礼物”,在对方再次坚持后才收下,表示即使收下也是无奈之举,并配上“我怎么能让你花钱”或“下次不要这么客气了”或“不会再这样了”等客套话,然后放在一边对礼物表示冷漠,生怕对方以为是针对别人。
第二,西方的送礼文化和习俗。
1.西方人对礼物价值的反应
中国人在选择礼物时非常重视礼物的价值。一般来说,中国人通常认为礼物越贵越好。过于简单廉价的礼物不仅不能增进感情,反而可能“得罪人”。相比之下,在其他国家,比如美国,用中国的一句老话来形容他们的送礼习惯可能比较合适,那就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在英语文化中,无论送什么礼物,通常都是“物美价廉”,主人喜欢或者需要,或者很有特色,很有新意。像中国人一样,生日、乔迁、婚礼直接送钱或贵重礼物是非常少见的。
西方人往往注重礼物的纪念价值。确切的说,中国人送礼物,西方人送纪念品。当你被邀请去拜访一个西方家庭时,你可以给你的女主人送一束花,给你的主人送一瓶酒,送一本你喜欢的或者你的伴侣的书,或者一张CD,或者你写的一本书。还可以带上自己特色的小工艺品,会让主人更开心。拜访西方家庭,对方不会在意你的礼物有多实用,更多的是你心意的一种表达。当人们接受礼物时,首先想到的是感激。所以为了表示感谢,他们会当面打开别人送的礼物,大声呼喊,赞叹不已。他可能不在乎你送的礼物,但礼仪告诉他,应该表达感谢,至少表面上是这样,以免伤害对方的感情。有时,在婚礼庆典上,主人还会展示宾客送的礼物,以增加喜庆效果。
2.送礼时避免禁忌的原则。
送礼是一门学问,东西方文化都认为,送礼要尊重受礼人的习俗:西方人认为奇数是吉祥的,有时候只送一个梨也不觉得卑微,这和中国强调成双成对不同。中国有句俗话叫“应声虫”。所以,凡是大喜过望的事情,都被赋予了双重禁忌。比如两瓶酒,两条烟。一是表明自己不是小气的人,二是为了得到一个幸运数字。然而,在西方,人们送酒时,只送一瓶。一个就够了,两个当然是受欢迎的,但是出乎意料和不期望的。因为吃饭的时候要喝客人带的酒,如果客人拿两瓶,显得客人是酒鬼,他怕一瓶酒不够。再者,白色虽然有贞洁、清白之意,但在中国是禁忌。在中国,白色通常是大悲和贫穷的颜色。同样,黑色被认为是不吉利的,是灾难和悲伤的颜色。另一方面,红色是欢乐、和平和庆祝的象征,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另外,中国人往往讲究不给老人送钟表,不给情侣送梨,不给恋人送伞(谐音“散”),因为“送钟”和“送死人”与“梨”谐音,不吉利。还有,不能给健康人送药,不能给异性朋友送私人物品。
此外,各国关于商品种类的禁忌差异很大。俄罗斯人忌讳别人送钱,认为这是对人格的侮辱。不要给阿拉伯人送酒或人类礼物,尤其是带有女性形象的绘画或艺术品。日本人厌恶用狐狸和獾装饰的东西。他们认为狐狸是贪婪的象征,獾代表狡猾。在法国不要送扎好的花。荷兰人习惯吃生冷食物,但避免送食物。
送礼和收礼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尊重和敬意的一种态度或一种行动,所以人与人之间互赠礼物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际内容。我们不想说某一种送礼文化所表达的观念和行为一定比另一种文化好,而是想说任何送礼文化所表达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我们唯一需要提倡的,就是探究不同送礼文化形成的原因,对不同的送礼文化给予必要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