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在哪里?韶关有哪些旅游景点?

丹霞山

中国红石公园丹霞山,位于韶关市,占地290平方公里,是广东省最大、最美的风景区。1988以来,丹霞山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国家AAAA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是世界上以丹霞地貌命名的地方。

丹霞山由680多块红色砾石岩石组成,屋顶平坦,山势陡峭,山麓平缓。美如一堆牡丹,亮如天际,特色赤壁赤壁。据地质学家研究,在世界上发现的1200多种丹霞地貌中,丹霞山是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景色最美的集中分布区。654.38+0.4亿年前至7000万年前,丹霞山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周围的山脉因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而强烈隆起。盆地内接受了大量的碎屑沉积物,形成了非常厚的红色地层。大约7000年前,地壳上升,逐渐被侵蚀。

从600万年前开始,盆地多次间歇性上升,平均每1万年上升约1米。同时流水切割侵蚀,丹霞红层被切割成红山群,也就是现在的丹霞山区。对丹霞山的地层、构造、地貌、发育过程、受力、自然环境、生态演变等方面的研究是中国丹霞地貌区最细致、最深入的,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丹霞地貌研究基地和科普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丹霞山景区内有大小石峰、石墙、石柱、天然桥梁680余处。群峰如林,密集有序。峡谷幽深,古树葱郁,清雅幽静,一尘不染。晋江纵贯南北,沿途青山碧水,竹林婆娑,美景满江,柔情似水。丹霞山有80多座佛寺、石窟寺,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传说、诗词歌赋、摩崖石刻,极具历史文化价值。

在内外力量的作用下,人类居住的地球表面呈现出五颜六色的景象,流水、冰川、沙尘暴、海岸、丹霞。丹霞地貌因丹霞山而得名。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所谓红层,是指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现在你可以看到悬崖上厚厚的和薄薄的沉积物。粗粒岩石层称为砾岩,细而均匀的岩石层称为砂岩。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特点是赤壁丹霞的广泛发育,形成了方山、石壁、石峰、石柱等顶平、体陡、脚缓的奇特险峻地貌。

20世纪20年代,我国学者在丹霞山的基础上率先对红层地貌进行了科学研究,因此红层地貌被命名为丹霞地貌。世界丹霞山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其中丹霞山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类型最全,形态最丰富,景色最美,具有雄、奇、美、险、幽、陡、开的特点。中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曾经认为,丹霞山无论从规模还是景色来说,都是世界第一,中国第一。丹霞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15平方公里。

它横跨仁化县和曲江县,由丹霞山、大石山和少师山组成。少室山风景区离市区只有十公里。较早开发的丹霞山景区是目前的主要景区,距韶关市区50公里。它有380多个大大小小的石峰、石城堡、石墙石桥和36个洞穴。它由三个景观层组成:下层是金石岩景观层。这里的石墙纵横交错,四季更替。最大的洞穴,金石岩,是

北宋时,僧人被这里奇特的洞穴和奇妙的景色所吸引,于是开辟此地为佛教徒的净土,修建了十八祠堂,这就是丹霞山园林建筑的开端。如今,当年的建筑大多已经不在了。现有尼姑1981改建。这次除了恢复原来的佛像外,观音菩萨及其32个化身(即变容体)都是以不同的姿势重新塑造的。赵振初老师曾写诗赞美:泥塑不厌,向往敦煌,感叹先贤。这一层还有一些景点,如孟珏关、天通洞、一线天和马尾泉。中间层是别川寺的景观层。

别川寺,建于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是明末正直僧人所建。是岭南十大丛林之一。该层的主要景观有:杰哥晨钟、宋冯健涛、朱坡烟雨、双池碧河、鸳鸯树和独特的天空。山上的摩崖石刻上,最早最大的字体是南诏儒雷写的严敬,每一个都有五尺多长;字数最多的是明末李崇茂写的《丹霞山的故事》,1344字。从别川寺出来,第二次关上大门后,沿着铁链爬上一条几乎垂直的石板路,然后就来到了丹霞山的顶层景观层。

这里不仅是看日出的最佳地点,还有螺柱顶上的宝塔、奶泉中的春走、鱼台的清新空气、虹桥的碧绿风光等古今称赞的景观。三桂和尚墓地也建在这里。在丹霞山脚下,有一个狭长的水库,名叫祥龙湖。湖周围有三岩、六洞、十八峰和景观,非常吸引人。不远处,就是新开发的扬子山风景区,闻名中外。在这个地区,建在悬崖上的古老农舍是山民躲避战争或土匪的临时避难所。丹山西部为大石山景区,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这个地区是丹霞山最高的地方。

丹霞山的最高峰,如八寨(海拔626米)、海岩(海拔615米)、平头村(海拔584米)、茶壶峰(海拔572米)、边寨(海拔516米),都集中在这里。该地区保持了山野的原始风光,雄伟陡峭的山丘,遮天蔽日的森林,常年的溪流等等。流经丹霞盆地的河流叫晋江,在该地区从北向南蜿蜒38公里。春天,从阳元石到丹霞山的8公里河段风景特别美。河边有烟树,玉女拦河,大象东渡,仙人在河中垂钓,狮子回望,少年牧象,挂帘,巨轮扬帆,白虎鞠躬,金水滩声。

少室山风景区位于丹霞山风景区的东南边缘,总面积约60平方公里。美丽的神话和古老的传说给这片土地涂上了神奇的色彩。据说4000多年前,舜帝南巡经过这里,爬山涉水,吹口哨奏乐。优美的音乐触动了周围的岩石,把它们变成了36块形状奇特的石头,因此得名少师。杨迪九年(公元589年),东衡州以少师(今韶关)的名义改名为韶州。从此,少师名声大噪,成为唐宋时期的著名景点。历代文人墨客、诗人、政治家都来这里参观,抒发情怀。

唐昱、苏东坡、杨万里都曾在此写诗。在丹霞山,还有大理的摩崖石刻、悬棺墓、石窟寺遗址等人文景观。另外,比如有土匪藏在一个洞里的金条;有些传说,比如藏在小屋里的金碗棺材,给丹霞山增添了迷人的神秘色彩。丹霞山不仅风景优美,而且生物资源丰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0度,年降雨量1640mm。有很多种植物。

1987,这里发现的一株达摩然是稀世珍宝。当时全世界只发现了两株(另一株在台湾省省达摩寺发现,故命名为达摩地)。这件丹霞大莫然在香港一年一度的花市上一出来就被标价654.38+0万港币。每到花开的时候,满山都是丹霞的蓝香味,游客循着香味寻找踪迹,让他们乐一乐。丹山区出产的白毛尖是名优特产,是绿茶中的珍品。曾是清朝嘉庆年间的宫廷贡品。它的茶牙很厚,覆盖着银白色的绒毛。茶汤清澈黄亮,带有甜味和天然的兰花香味。

是中国三大白猫名茶之首,荣获林业部林产名优新产品博览会金奖。位置:广东省韶关市东北54公里,距仁化县城9公里。交通:韶关至华东、华北、西南各大铁路干线均有列车停靠。去丹霞山旅游,可以在韶关站下车,然后在火车站广场转车去丹霞山。从韶关到丹霞山只有50公里,车程40分钟。另外韶关火车站15分钟一趟豪华大巴,早6点到晚7点,票价10元。门票:丹霞门票平日100,节假日120,学生半价。本地人10元可以办一张年卡。

进入景点需要扫描指纹,基本不存在逃票的可能。但是进入阳原山,出口有时候是没人看守的。胆子大的可以试试40人的缆车,一辆车可以坐4个人,20人左右的大团可以试试淡季砍价。有一定的成功机会。住宿:淡季住宿便宜,可以控制在50-100,十几个人200-300,但是味道和质量都不错。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乳源县五指山,属于南岭山脉中段,是珠江支流北江的发源地。这里有广东保存最完好的原始森林,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0多座,其中石坑岗为广东最高峰。

由于多雨的山区,有大量的急流和瀑布,有丰富的水资源。这里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不仅是旅游的好去处,也是探险和科学研究的最佳场所。交通:韶关汽车站每天中午12左右有班车到南岭森林公园。票价在18元左右。如果你错过了公共汽车,你只能乘坐路过的公共汽车。

门票:30元温馨提示:粤北气温低,天气多变,要多带衣服雨具。森林很滑,所以你最好穿防滑鞋。在夏天,你应该穿长裤和长袖,以防止昆虫叮咬。北瑶寨北瑶寨位于乳源瑶族自治县东北54公里的山区,距韶关市区56公里。因有一座形似龟鱼背部的小山,故名龟背。因为龟字笔画难写,所以被误称为不得不背。后面前面16公里是黄龙景区。这里峰峦叠翠,层次分明,山川如画,美不胜收。黄龙风景区是一个山地和峡谷地貌,季节性砂岩。奇峰怪石形成各种景观,有黄龙、黄凤、神龟、板岩、笔架峰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

碧瑶村依山而建,有独特的树皮房和竹楼。依山傍水的吊脚楼,别具一格。北方应该是瑶族的发源地,居住在美国、泰国、法国、缅甸、老挝等地。居住在这里的6000多名瑶族是瑶族的一个分支,属于郭珊瑶族。除瑶语外,客家话也在瑶区广泛使用。瑶族人穿着五颜六色的刺绣服装,男女可以载歌载舞,用民歌表达爱意。他们热情好客,用香甜的瑶山茶、美味的竹筒饭和自制的瑶家水酒招待客人。你可以欣赏美丽的风景。

西北和西部四面环山,属于高山地带。侵蚀高原地貌显著,是韶关主要的石灰岩地区之一。属于东北丘陵地区,两侧地势平坦。全县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2座,北有头寨山、南有大东山、北有苟伟山。湖南宜章县与广东阳山县交界处的石坑峪山是广东省最高峰,海拔1.902米。

河流主要从乐昌流向县城东北角,乌江通过桂头镇流入韶关。发源于西北县与阳山交界处的牙叉峰,自西向东流入南水水库,经县城流入北江(又称南水河)汝江;发源于湖南省西北县与宜章县交界处的蒙坑石东麓,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大坪、大乔、碧北、桂头,汇入乌江阳溪河。发源于天净山北麓的蚂蚁岩,由北向南流经洛阳、大埔至英德市大滩河。门票:35元(5元航拍表演30元门票)温馨提示:1。普通游客不要在没有专业人员陪同的情况下徒步旅行;身体虚弱的人最好选择谷底的观光梯。上下梯子很费力。

谷底的温度很低。如果想徒步游览大峡谷,需要准备好衣服,穿上防滑鞋。最好带少量的食物,这样饿的时候可以补充。彩凤大厦彩凤大厦位于韶关市,西临武水,东临浈江。它是明朝弘治年间,邵州巡抚钱泳为纪念北宋名臣被禁而建,后多次重修。玉井以风度优雅著称,故名风彩楼。

明代文人陈白沙所作的《风彩楼》墨迹,柔韧苍劲,自然飘逸,刻成石碑,悬挂于门楼之上。采风楼高约22米,重檐青瓦,三重檐,中间有一个小穹顶。整个建筑气势恢宏,别具一格,气势磅礴。是韶关市的标志性建筑,现为韶关市博物馆。九龙十八个泳滩位于Jacky的乌江、北江、珠江水系石屏至乐昌段上游。为流水地貌,全长约61 km,总落差65米。大多数山谷都在60°以上,有些几乎是垂直的。由于落差大,水量丰富,河水咆哮迅猛,形成许多急流险滩。

长,即急流,指落差较大的狭窄河段;所谓滩,是指河底宽、水浅的江面。漂流时,你乘橡皮艇通过,它被浪峰托起,然后落下,惊险刺激。但与专业漂流或探险不同,旅游漂流的程度并不会对游客构成威胁,安全是绝对有保障的。自1987开通九一八沙滩漂流以来,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无危险”漂流不仅适合青少年,也适合老年人。

但如果有人认为九龙十八滩永远在惊涛骇浪中漂流,其实这里也有风平浪静的河段。这个时候,你可以欣赏两岸如画的风景,听船夫讲述江面和风土人情的故事,就像坐船过三峡,或者游览漓江一样。长江沿岸山清水秀,三峡雄伟,漓江秀美。过了鱼鳞滩,河水溢出了河中央的鹅卵石,发出公鸡般的叫声,妙不可言最美的地方在梅陇和景隆之间。在这里,山谷形状奇特,两边植被茂密。山鹰不时飞过蓝天,鱼儿跃出水面。唐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因关中旱涝而被贬至阳山岭的文学家韩愈忍不住有感而发,写下了风筝四个大字。

汉武帝西平初年(公元171),桂阳太守周信南下,见河水汹涌。岩石翻滚咆哮,海浪隆隆雷鸣。他忍不住苦了旅途和船民,于是组织民工整治河道。自此商旅皆乐,后人读其功。将军庙改名为周付军庙,庙内(今刘一)立有“汉神桂阳太守周付军功业纪明”石碑。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韩愈因用佛骨谏而被贬为潮刺史。他上任时经过九龙和十八潭。他留在寺庙里,写下了《龙里》这首诗。后人将该寺改名为韩玉龙寺,形成了一个致力于和平与和谐的寺庙。过去,船夫经过这里时会去寺庙为上帝祈祷。1925年秋,伟人毛泽东上广农讲堂,飞越九滩。1987年,乐昌市旅游局开通了国内首个河流漂流旅游项目,九龙十八滩成为勇者的旅游胜地。著名的大瑶山隧道贯穿其中,为九龙十八潭增添了别样风情。

近年来,漂流到这里的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体验着与自然搏斗的无穷乐趣和即将到来的旅程。岭金鸡岭,位于广东北大门岭南第一镇石屏镇,距韶关市区103公里,属乐昌市管辖。因山脊西北峰上有巨石,形似公鸡,昂首望北,故名为广东省八景之一。福建武夷山金鸡岭、仁化丹霞山属于丹霞地貌,海拔338米,相对高度168米。周围悬崖如刀,雄伟险峻。它可以从东、西、北三个方向进山,最陡的是北路,尤其是东路和西路,悬崖开裂的地方。金鸡岭是个险要之地,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去过金鸡岭的游客称之为华山之险,黄山之奇,峨眉山之美,青城山之幽。和盆景一样,是岭南的著名景点。从石屏镇中心街的金鸡岭门可以看到高耸的子怡峰和丫蛋的悬崖。字峰长350多米,宽3-6米,看起来像一个巨大的屏障。它被认为是一面侧视的墙,一座俯视成龙的山峰。

登上世界之巅,蜿蜒的乌江从湖南流向广东。极湘粤,山傍河,全镇尽收眼底。字峰右侧的海螺峰和孔雀峰,既生动又逼真。在字峰的中间矗立着一座美丽的亭子,叫做盛清阁,在这里你可以发现许多观赏太阳的美丽图像。此外,盛清阁的由来也是太平天国的妹妹洪秀全反叛清朝的传说。

至今,山脊上仍有许多与洪焦璇有关的传说和相关遗迹。一尊高大的洪雕像矗立在将军台。她手里拿着一把战刀,看着眼前的训练场。太平军女兵驻扎金鸡岭时,这些女中豪杰经常在这里表演武术。洪女兵放武器的山洞也叫另一个山洞。奇怪的是山外有山,洞内有洞。这个洞穴过去是用来储存武器的。

现为石雕,长86米,16组,讲述了洪在金鸡岭反清斗争的故事。它配有插图,精美的浮雕艺术和生动的人物。离兵器岩一百多步的地方就是观景亭。游客来到这里,豁然开朗。每当第一缕阳光普照,就能看到仙山阵迎接远方来客的媚态,丹霞为红日而精彩。这里一年四季景色不同,一天的早晚也不一样。在盆地谷。

百步之梯下,是一条地势隐蔽的窄谷。传说金鸡的配偶选择此地产卵,故称蛋谷。母鸡孵出的小鸡被成群取出,在其他地方定居,以便有后代。长谷佛言中鹰扑鸡的那一幕,据说就是他的后代。爬上螺旋楼梯的顶端就是朝阳亭。什么是朝阳阁?无论是日出还是日落,阳光总是照耀着这个亭子。

西京古道早就听说广东南雄县梅岭脚下有一条梅关大道,是唐玄宗年间曲江圣人张九龄挖掘的。但我不知道乳源还有一条西京大道。西京古道的存在比梅观大道早690年。一条到Xi安,一条经梅岭、赣江、长江、运河到中原,揭示了中国政治经济中心从西北高原向中原的迁移。红尘里一个公主笑了,却是荔枝。唐玄宗对白羊贵妃非常满意,毫不犹豫地用快马接力把新鲜的荔枝送到西京长安。然而,只有杨贵妃一个人喜欢荔枝,喜出望外的汉武帝刘彻也喜欢荔枝。

汉武帝平定南越后,下令将100颗荔枝从广东迁来,并在长安城外专门修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用于种植。但由于气候和土壤无法生长,武帝大怒,杀了几十个史家。于是,岭南各地每年定期向朝廷进贡。当时南北没有通道,只好从福建闽侯县漂上去。然而,海上风浪很大,经常发生沉船事故。

公元26年,朝廷决定开凿一条从英德经曲江、乳源、乐昌到湖南临武县的南北通道,行程160多公里,其中乳源90多公里。1800多年前,岭南覆盖着原始森林,这里出现了犀牛和野象。除了叠山爬楼梯,古道的地形差异很大,几十里之内气候差异很大。但是,一米多宽的花岗岩是跨山铺设的,施工工程的难度可想而知。从此,荔枝等向朝廷进贡的驿马日夜从这条古道运往北方。由于路途遥远,障碍崎岖,途中有恶虫猛兽,许多马匹或马匹因劳累、疾病或毒虫中毒而死亡。东汉十五年(公元103年),湖南省临武县发布《教化县令》。他冒着生命危险去打官司,要求朝廷避免向岭南的荔枝、龙眼等鲜果进贡,并警告这两样东西未必能延年益寿。

法院同意了。在随后的漫长岁月中,西京古道经历了历代王朝的修缮,成为当时传递信息、运输货物的高速公路。如今,西京古道大部分已经湮灭,只剩下两段乳源,各长2.5km。我沿着猴岭的一条古道走着,猴岭位于红云镇和大乔镇之间。它像一条蛇在荒山中盘旋。全是石头做的,只有1米宽。

上楼梯时,我看到一些石板上的踩踏凹痕清晰可见,磨损很深。这是马蹄不断踩踏留下的痕迹。我想唐代大诗人韩愈就是因为谏佛骨被贬到潮州的。给晁的一封信。当地百姓都很佩服这位为开悟而想除恶务尽的好官,也很愿意珍惜自己的晚年。现在到处都可以找到纪念他的纪念碑,比如韩信亭的辛祥之、杨志亭、杨志,还有韩文公的石葬和庙。漫步在杨志馆,当地人讲述了一个自古以来善恶如冰炭的故事。唐咸亨二年,唐高宠废除了高官吴敏芝的姓氏。

云门山代学馆云门山代学馆市,俗称云门寺,位于距乳源瑶族自治县一公里的慈雪峰山脚下。它是中国禅宗五大流派之一云门派的发源地。云门寺发源地,距今1069年,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1993年被定为全国重点寺庙之一。该寺由禅师燕文于南汉干衡七年(923年)创建,927年建成后命名为广泰寺。1963年被提升为大学堂,名称沿用至今。云门派由燕文禅师创立,与湖南的湖阳派、河北的林佶派、江西的曹洞宗派、南京的法眼派齐名,并称佛教五大派。

历经沧桑,该寺于1943年由禅师许云重修。1983年,国务院将其列为中国汉族地区142重点保护寺庙之一。寺庙依然存在,山门内壁上还保存着两块著名的石碑,大宝元年(958年)的盘古田凯和大宝七年(964年)的补天女神。寺内有五尊缅甸玉佛,大雄宝殿内三面墙壁上用陶瓷制作的大型彩瓷佛像生动地描绘了十八罗汉和二十四天象。寺后有虚云纪念馆和佛塔。后山有一瀑布,又名桂花潭瀑布,从30多米高的悬崖顶上奔流而下。觉禅寺位于县城东北6公里的云门山脚下。

云门山海拔1215米,峰顶直冲云霄。云经常遮住山峰。旁边是云联门山的表演峰,古称乳源八景之一。南雄梅关位于广东、江西交界处,南雄县城东北30公里处。它以其危险的地形而闻名。这里以前是古战场,红军来的时候。梅岭山顶的梅观路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它的建立始于秦朝,唐代张九龄在这里开辟了古梅关路,方便了南北交通。现存的关楼,建于宋嘉佑年间,古朴宏伟。北有南岳雄关,南有岭南第一关,是明朝万历年间南雄知府蒋捷题写的。梅关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里不仅有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驿道梅观路,还有漫山遍野的梅花。无数的诗人和学者来观赏梅花。交通:从韶关坐车到南雄县城,然后转梅关。提示:元旦、春节来梅景,可以看到满山盛开的梅花。满堂客家围满堂客家围位于始兴县隘子镇。

它离县城65公里。建筑群建于清道光五年,分为左、中、右三部分。都是水磨青砖青石牌坊,里外三层。占地20余亩,有祠堂3座,天井14,房屋777间,最高四层,炮眼17。据说从道光五年到咸丰九年用了35年才完成。号称岭南最大的围场。

前任省长叶选平撰写的《满堂红客家围》,是粤北客家建筑的优秀范例。客家人在广东人口中占很大比例。他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广东人,而是历史上多次从北方迁徙到南方满族地区开发的人,所以在广东被称为客家人。围场是典型的客家民居,但现存的不多。是比较完整的一个,值得一去。

Mabaren站点Mabaren站点由两个石灰岩孤立峰组成。山中洞穴纵横交错,上下相连,底层常年积水。中国东南部旧石器时代中期人类化石的发现,位于广东省南部曲江县马坝乡狮子山石灰岩洞。

它由两座精致美丽的石灰岩山峰组成,一高一矮,看起来像一头狮子在北方,另一头在南方。形似玉壶,北似睡狮,南似舞狮,故名狮子岩。岩中有洞,洞中有洞,洞中有洞,到处都是形状各异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狮子山因出土的马坝人头骨遗址而闻名中外。

景区内还有大型马坝博物馆、张九龄纪念馆等。目前,狮子山已经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娱乐和旅游区。三应塔,原名香艳诗塔。位于中国广东南雄市永康路,始建于北宋二年(1009),重建于明代郑桐十一年(1446)。它原本是象牙寺的建筑之一。塔为亭式砖塔,共9层,高50.2米(加上塔顶)。目前,三应塔是广东省唯一一座能考北宋初年的砖塔,已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的每一层都有飞檐和栏杆,飞檐的梁头上挂着一口铜钟。全塔有48口铜钟。

另一方面,在屋檐和屋顶的尽头,有一个红色的陶器童话,这是作为托福的象征被送来的。据说该塔能在象牙寺镜面光滑的墙壁上反射出三个塔影,一个影朝上,两个影倒挂,故改名三应塔。可惜的是,香严寺已经被破坏了,游客再也看不到这种奇妙的景象了。如果人们仔细观察,还会发现,在塔檐上的每一道脊的尽头,都有一条酱红色的桃仙。至于三应塔的陶器,还有一个故事:南朝长子萧统隐居,师从傅。有一年,始兴、南雄发生瘟疫,死了很多人。

只有喝下野生动物角上的水,才能治愈这种疾病。萧统为了给百姓治病,从始兴追到南雄,追到三营塔后抓住了。百姓得到救治,萧统不幸过劳死。后来为了纪念善良的萧统王子,表达对托福考试的祝愿,在建塔时,在塔檐上贴上了陶瓷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