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鼻祖麻黄,能用吗?

木麻黄、木麻黄和中间木麻黄是具有草质茎的草本灌木,是重要的药用植物。生物碱含量丰富,是提取麻黄碱的主要来源。在中医的教科书上,麻黄被称为“肺经、膀胱经”。

具有发汗解表、止咳平喘、利尿消肿的功效。能舒筋解表,使患者发汗,化痰止咳,滋阴敛肺,运化燥湿。临床上,麻黄常用于感冒、咳喘、风湿、痈肿、咳痰等症。《本草正义》说:“麻黄性淡清,专治宣肺郁,泄气,为治流感之首药。虽然说是缓解表症,其实是开肺。虽然说是驱寒,其实是驱邪,寒气固而散于外,就算温热,沟通一下也不错。”麻黄入药已有3800年,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国药,是名副其实的中医鼻祖。

在临床上,麻黄和桂枝要配伍使用,如果用化滞通络,用化滞平阴,可以增强发汗解表的作用。

麻黄和杏仁互相利用,互宣病因,宣肺平喘非常有效。麻黄配白术、桂枝,解表散寒祛湿。麻黄与石膏配伍,辛凉,通便,清肺平喘。麻黄、炮姜、肉桂能温阳解毒,治疗外阴坏疽。

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麻黄辛温入肺,辛可发散,温可散寒;肺主皮毛,当它进入肺经时,就能在表寒中展开。症状有发热,恶寒,无汗,头痛,咳喘,舌苔薄白,脉紧。麻黄常与桂枝、杏仁、甘草、生姜、大枣配伍,如《伤寒论》麻黄汤;若有发热无汗,头痛强,侧旋不利者,可用麻黄配葛根、桂枝、白芍、生姜、大枣,如《伤寒论》葛根汤。

治疗水饮料

麻黄入肺,肺主宣降,通水道。如果水液代谢异常,化为痰浊,阻滞于肺,则咳嗽痰多,哮喘视息,眼面部水肿或腹泻,或干呕。常与桂枝、细辛、干姜、半夏等配伍温肺,如《伤寒论》小青龙汤;若水止于内,心上游而心下悸动,麻黄、半夏可分丸,如《金匮要略》中的半夏麻黄丸。

治疗表寒里热证

如果外感风寒伴有内热,恶寒发热,身痛,烦躁不出汗,脉紧。常与石膏、桂枝配伍,如《伤寒论》大青龙汤。它也用于治疗过量饮酒,并伴有哮喘和咳嗽。如果外感风寒长期存在,肺气郁结,化为热,出现高热、咳嗽、气喘、鼻扇、咳出黄痰或铁锈样痰。它经常与石膏、杏仁和甘草一起使用。如《伤寒论》麻杏石干汤。

治痰阴疽

服用麻黄散寒通滞,可用于治疗风寒痹、阴疽、痰核等证。若阴寒有毒,可发生痰疽,症见皮肤肿痛,无头肿,平溃白陷,甚至青肿,舌淡苔白,脉沉或紧。可与熟地黄、鹿角胶、炮姜、肉桂、白芥子配伍治疗,如《外科全寿集》中的阳和汤;麻黄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

麻黄利尿消肿

麻黄为肺经主药,肺主要用于控节、调水道。它既能化湿,又能宣肺气,疏通水道,下膀胱,利尿消肿。常与石膏、生姜同用,治风邪袭表、肺气水肿、小便不利等表证。脾气虚则湿邪由内生归外感风,风水相争,出现浮肿发热恶风,眼睑浮肿或周身浮肿,或黄肿。用月脉汤(麻黄、石膏、生姜、甘草)散其表,用白术治其里,使风邪从皮毛散,水湿利便。两者结合,表里相通,百病可除。风水(水肿伴表证)所有症状都可以加麻黄,但用量要小。

治疗困倦和困倦

麻黄主要成分是麻黄碱,有一定的兴奋作用,擅长治疗嗜睡。常与白术、甘草同用。如“肘后”治疗困倦。由于麻黄发汗能力较强,对轻度外感风寒证、心悸失眠、肺虚咳喘者应禁忌或慎用。体虚自汗、盗汗、虚喘、阴虚阳亢者忌用。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肾虚哮喘者慎用麻黄。而且麻黄兴奋中枢神经,多汗失眠者慎用麻黄。老人、体弱者和儿童应使用炙麻黄。

蜜炙麻黄温润,辛汗作用减轻,增强了润肺止咳、宣肺平喘、止咳的作用。它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哮喘和咳嗽。麻黄鹿茸作用温和,适合老人、小孩、老年人感冒。蜂蜜麻黄鹿茸效果更为温和,适用于老年人、儿童及已解表但哮喘、咳嗽尚未痊愈的体虚患者。

我是一个热爱生活,坚持用简单的语言讲解复杂疾病知识的流。码字不容易。如果以上健康科普知识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或者喜欢,或者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的医学爱好者看到。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