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的活化石是什么?

中国戏曲的活化石是:傩戏。

傩戏又称鬼戏,是汉族最古老的祭祀神灵跳鬼、驱除瘟疫避疫、表达安庆的舞蹈。傩戏起源于商周时期方的驱邪活动,汉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带有浓厚娱乐色彩和音乐元素的祭祀仪式。到了宋代前后,在民歌、舞蹈、戏剧的影响下,傩戏开始演变成一种以回报上帝、实现上帝的诺言为目的的傩戏。

傩戏是历史、民俗、民间宗教和原始戏剧的综合体。广泛流行于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陕西、河北等省。傩戏(德江傩戏)是贵州省德江县的一种传统戏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傩戏(德江傩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ⅳ-89。

傩戏代表剧目

傩戏表演分为“主戏”和“插曲戏”。主剧分为全场剧和半场剧,德江傩坛剧全场剧为***24,前半部剧为12,分别是《唐太婆》、《金角将军》、《关盛迪军》、《周仓大侠》

戏曲中插入的剧目可分为神话传说类,如《淮阴姬》《鸿雁传》。历史演义,如的《美人》、薛的《东征》;改编故事,如《三个妈妈教孩子》、《重生》;生活剧,如《张的浪子》;移植的戏剧,如《吴栋·秦昭》和《孟丽君》。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傩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