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干货!从融资方式看还款来源和交易结构

什么是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是通过把握供应链的结构特征和交易细节,依托核心企业的信用实力或单笔交易的自我补偿程度和商品流通价值,为供应链中的单个企业或上下游的多个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供应链金融不是单一的业务或产品,它改变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单一企业的信贷模式。

而是围绕一个“1”的核心企业,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生产,最后通过销售网络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

将供应商、制造商、经销商、零售商、终端用户连接成一个整体,全方位为链条上的“n”家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通过相关企业的职能分工与合作,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持续增值。

目前供应链金融主要有三种融资模式,即应收账款融资模式、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保兑仓融资模式和融通仓融资模式。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指企业为获得流动资金,以买卖双方签订的真实贸易合同产生的应收账款为基础,以合同项下的应收账款为第一还款来源,向卖方提供的融资业务。

基于供应链金融的保兑仓融资模式是仓管员(物流企业)参与的保兑仓业务。融资企业、核心企业(卖方)、仓管、银行签订“保兑仓”业务合作协议。仓库主管提供信用担保,卖方提供回购担保,银行为融资企业出具银行承兑汇票。

融通仓融资方式是指融资人以其存货为质押,以存货及其收益为第一还款来源的融资业务。

企业在融资仓申请融资时,需要将合法拥有的货物交付给银行认可的仓管,只转移货物的所有权。交货后,银行会按照一定的比例(比如60%)对货物进行融资,大大加快了资金的周转。

目前国内供应链融资平台主要做应收账款项下的融资。其中分为贸易、信用、经营性财产三类,都是基于未来可预测、稳定、清晰的所有权现金流的融资。

这种融资方式快速盘活了中小企业的主要资产——应收账款,使中小企业快速获得维持和扩大经营所必需的现金流,解决了这些中小企业回款慢、融资难的问题。

该模型的核心交易结构如下:

一般来说,还款来源有四种:

第一层:应付账款(央企或大型国企);

第二层次:融资方/应收账款方(上游企业);

第三层:产品增信机构(如有);

第四层:保理机构。

具体到产品,常见的有四种类型:

央企/国企作为供应链金融支付信贷;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金融支付信用;以融资租赁业务为交易模式,以租赁资产租金收益权为支付担保而设计的产品;基于商业写字楼租金收取权,商业写字楼应收租金被设计为支付担保。

1,中央/国有企业作为供应链金融支付的信贷

该产品的一般交易结构如下:

这款产品的还款来源有三个担保:央企授信,融资方承诺回购,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回购担保。

这类产品的风控标准重点是:控制支付核心央企,包括对核心央企的严格准入和对核心央企的动态监控。

通用供应链金融平台采用自主研发的央企准入模型,实行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严格控制央企准入标准,从源头控制风险。

同时,要自建企业动态跟踪监测系统,通过自主获取信息、公开市场披露信息、媒体报道信息、社交网络信息等,提前预测核心央企信用风险。一旦出现预警,将立即停止新业务开发。

2.核心企业作为供应链金融的支付信用。

该产品的一般交易结构如下:

该产品的还款担保来源也是三重:大企业授信,融资人承诺回购,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回购担保。

此类产品的风控标准重点是:对支付核心大企业进行筛选和监控,包括对大企业的严格准入和对核心大企业的动态监控。

供应链金融平台在提供融资前,通过自主研发的大企业准入模型和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控制大企业的准入标准,从源头控制风险。

贷后供应链金融平台自建企业动态跟踪监控系统,通过自主获取信息、公开市场披露信息、媒体报道信息、社交网络信息等,提前预测核心大企业的信用风险。一旦出现预警,会立即停止新业务开发。

3.以融资租赁业务为交易方式,以租赁资产的租金收益权为支付担保而设计的产品。

该产品的一般交易结构如下:

由于该产品涉及多方,在产品结构上有五种还款来源:承租人支付债权、担保人担保付款、承租人实际控制人连带担保付款、融资人(融资租赁公司)不可撤销担保回购、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担保回购。

这类产品的风控标准重点不仅是控制租赁公司和担保公司,还包括贷前对融资租赁公司的严格准入和贷后对融资租赁公司的动态监控。

供应链金融平台通过自主研发的融资租赁公司准入模型,实行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严格控制融资租赁公司准入标准,从源头控制风险。

贷后平台自建企业动态跟踪监控系统。通过密切跟踪和关注发行租赁公司和基础资产承租人的主要财务数据、生产经营管理机制、企业信用信息等情况,进行系统、定期的风险量化分析,提前预测融资租赁公司和租赁企业的信用风险,预警情况下立即停止新业务开发。

4.基于商业写字楼租金收取权,商业写字楼应收租金被设计为支付担保。

该产品的一般交易结构如下:

该产品还款来源有三个保障:租客支付信用、业主担保支付和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回购保障,涉及租客、商家和第三方资产管理公司。

此类产品的风控标准重点是对物业公司的严格准入,以及对租户和租赁地段的动态监控。

平台一般采用物业公司自主研发的准入模式,结合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深入研究业主的租后管理机制和商业地产的权属情况,严格执行业主准入标准,从源头控制风险。

贷后平台自建租户动态跟踪监控系统,通过对租户的企业性质、网点布局规划、租户信用信息、租赁地段的出租率等进行深入研究,做出系统的风险量化分析,从而提前预测租户的信用风险,一旦出现预警立即停止业务发展。

从上面可以大致看出,在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中,核心企业利用自身的信用,与金融机构签订担保协议,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融资。

而对于核心企业来说,该模式的可见收益太少,促进了上游企业的接单能力,促进了下游企业的销售能力,形成了整个供应链的良性循环。

这个馅饼又大又漂亮。事实上,核心企业在考虑了风险(需要签订商品回购协议,自行处理大量商品的风险)和回报(只有间接收益,直接收益太少,回报时间长)后,对供应链金融模式的热情并不是很高,这也是传统供应链金融发展不冷不热的原因。

考虑到这个原因,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收集、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依靠数据处理和分析,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从而弱化核心企业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中的作用。

而依托互联网,核心企业可以实时上传交易数据,平台可以实时分析数据,从而预测中小企业的一个运营情况,并可以对错误的苗头进行处理。可以说,依托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得到了很好的完善。

至此,只剩下一个关键问题。我们都知道金融最重要的是风险控制。虽然互联网在风险防范上优化了供应链金融。

那么,当风险真的发生时,比如中小企业跑路,或者没有还款能力,核心企业和互联网金融平台之间如何承担这种风险,就成了当务之急。解决好这个问题,将实现多方共赢,发展空间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