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欣瓦利的历史

今天的南奥塞梯,连同格鲁吉亚的其他部分,于1801年被俄罗斯吞并。俄罗斯二月革命后,奥塞梯人成立了国家委员会,主张奥塞梯人自治。国民议会很快被呼吁南奥塞梯并入苏联的布尔什维克控制。十月革命后,南奥塞梯成为孟什维克格鲁吉亚民主共和国的一部分,但北奥塞梯成为布尔什维克特利克苏维埃共和国的一部分。1918-1920期间,南奥塞梯成为格鲁吉亚政府与苏联联邦政府支持的奥塞梯叛军的战场。茨欣瓦利被奥塞梯叛军占领和掠夺,格鲁吉亚人遭到屠杀。奥塞梯数据显示,5000奥塞梯人在战争中丧生,13000人死于疾病和饥饿。在对格鲁吉亚的几次反叛和失败之后,奥塞梯人对苏联政府和布尔什维克充满了同情。

1921年,前苏联红军11打败格鲁吉亚民主共和国,建立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许多奥塞梯人也参加了这次对格鲁吉亚的进攻。为了感谢奥塞梯人,格鲁吉亚苏维埃政府于1922年4月20日建立了南奥塞梯自治州,以当时格鲁吉亚人仍占多数的茨欣瓦利为首府。虽然南奥塞梯有自己的语言(奥塞梯语),但俄语和格鲁吉亚语都是官方语言,在行政上受欢迎。目前,俄语是分离主义政府在首都的唯一行政语言。在前苏联统治时期,在格鲁吉亚地方政府的控制下,除了奥塞梯,在学校也可以教授和使用。

从1934到1961,因斯大林而改名为斯大林里。1989年人口为42934人,其中74%为奥塞梯人,另外16%为格鲁吉亚人。2008年8月18日,茨欣瓦利战斗后城市中的一栋建筑。

苏联解体后,南奥塞梯爆发纷争。因为南奥塞梯的争端,推断格鲁吉亚人搬走了,人口又减少了。在1990至1992的争端中,茨欣瓦利因成为当地分离主义团体与政府军交战的战场而遭受巨大损失。1994之后,茨欣瓦利由格鲁吉亚、奥塞梯和俄罗斯维和部队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OSCE)的监督下管理。主要项目:2008年南奥塞梯战争

2008年8月7日夜,格鲁吉亚出兵突袭南奥塞梯,并声称要包围茨欣瓦利。支持南奥塞梯的俄罗斯随后在边境与格鲁吉亚军队激烈交战。10日下午,格鲁吉亚表示,格鲁吉亚部队已于周日撤离茨欣瓦利,并被重新部署到其他地点。

人类人口

2008年人口为1.6万,密度为4054个/km &;su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