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机关公文的文秘处理水平

公文处理是机关实现职能、处理工作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工作量大,范围广,线索多,一不小心就会出错。如何提高机关的公文处理水平,我认为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夯实基础,严谨规范地做好文件登记工作。

公文处理要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要求文书人员严格控制收文,做好文件的签收登记工作。无论是下发的文件、通知,还是同行单位发来的信件,还是下属提交的请示、报告,都要指定专人统一收集、运行、管理,便于规范管理和查阅。在一些单位或部门,有不确定的人签收文件。对于每天来自四面八方的文件,办公室几个工作人员都可以打开看,会导致文件丢失或收不到。所以正确的做法是指定专人,及时登记。文书人员核对无误后,要迅速签收,然后详细登记。目前多采用电子表格(excel表格)进行登记,准确填写签字盖章、序号、公文处理表,送部门领导审批。

第二,严格细致,自始至终做好档案保管和归档工作。

公文完成后,文书人员要将这些文件有序存放,一些重要的文件也可以分类存放。比如涉及单位改制、单位名称变更、领导职务任免的,可以单独存放,方便查找;还有一些文件将来会存档,利用率很高。它们也可以被复制或扫描成电子版本并储存在计算机中以备将来参考。年终根据文件材料立卷归档的有关规定,及时整理,定期向档案部门移交。归档是文件处理的最后一个环节。文书人员要站在对历史负责的高度,做好每一份文件的归档工作。

三、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切实做好文件资料的安全_ _

在公文运作中,经常涉及一些涉密事项,文书人员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的要求,积极做好涉密公文的各方面工作。严格按照文件本身的保密要求和阅读范围行事,在操作和处理过程中妥善保管。文员是机密文件的直接接触者,必须牢固树立保密观念,时刻注意和检查自己的言行,处理好、保护好每一份机密文件,确保安全保密。

四、把握领导批示,科学有效地传阅文件。

为了便于领导更好地下达指示,文书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文件的分类堆放工作。就是把传达的内容按照一定的类别和内容放在一起,呈现给领导阅批。一般把最重要的文件放在上面,等等。那么哪些文件最重要呢?标准是什么?

这就需要文书人员先阅读文件内容,把那些与单位直接相关的文件放在最上面,而那些不相关的文件放在最后。在办理过程中,要准确理解领导批示,批示涉及的领导和部门要逐一传阅到位,不得简化传阅程序或随意扩大传阅范围。对于审批类公文,严格按照程序办理,对于请示类公文,按照领导职务由低到高的顺序报送,确保上级领导全面掌握其他相关领导同志的意见和态度,便于决策;应按照领导职务由高到低的顺序提交报告,以确保级别较高的领导第一时间了解情况。没有特殊原因,不越位流通,不能随意颠倒单据流向。在公文流转过程中,要随时做好公文流转登记,明确领导批示内容、办理程度等。,并保证每份文件的处理都有明确的运行轨迹,便于领导在文件操作过程中随时翻阅。

五、注重时效性,灵活多样地做好公文的催办工作。

在公文的传递和处理过程中,有明确而严格的时效性要求。“及时”是保证公文处理及时性的基本前提。公文流转时,要按时办理,不积压、不拖延、不拖延,这是对公文处理及时性的最基本要求。办公室工作处于组织领导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时效性的强弱直接影响和决定了整个单位的工作效率。文员一定要有很强的时间观念,各方面尽可能简化,让文件流程简单,管理科学操作简单,最大限度提高文件管理的效率。收发文件时,如领导不在办公室,文书人员应根据文件承办的轻重缓急,电话通知分管文件的领导,并提前将文件抄送承办部门提前承办,以免耽误工作;如果领导忙于其他事务,忘记审阅文件,文书人员应及时、委婉地提醒。

对于需要提醒的文件,文书人员应在文件转送后跟踪文件的执行情况。他们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主动联系对方。而不是把领导批示的文件送到具体承办部门就万事大吉,不管有没有问。而是要定期检查自己办的文件,跟踪督促落实,防止文件压错、漏发,确保承办部门在规定时限内落实承办事项。可以通过发送提醒或打电话询问问题的形式进行提醒。对于紧急、重要的文件,可以指定专人跟踪催办,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回音。文件办结后,应及时注明执行单位、执行时间和执行结果,并对办理情况进行整理,反馈领导和分管领导阅看。重要文件,视具体情况,应随时反馈。因此,文书人员必须强化时间观念、效率观念和程序观念。一旦超过时限,他们可能会错失良机,耽误工作,造成损失。

总之,提高公文处理水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多总结,多锻炼,勤腿、勤手、勤脑,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任何一点武断,任何一点主观、粗心,都可能造成失误,甚至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公文处理水平的高低,既是对文书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考验,也是公文处理水平提高的具体体现。只有公文处理水平提高了,才能真正达到“以文助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