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作造假专家柳岩以1.7万元买下河南农民古画,转手8700万元。后来怎么样了?
自古以来,诚信一直是评判一个人道德品行的标准。“曾子杀猪”的故事在小学课本中家喻户晓,“韩信报恩”也是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伟大人格的基本品质是诚实和信念。
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种良好的品德。即使在当今的法治社会,当每个人的言行都受到法律的限制时,仍然有人不安好心,利用别人对自己的信任来牟利。
在文玩盛行、制宝节目火爆的时候,一个叫柳岩的制宝专家利用不懂古玩鉴定常识的普通人的信任,“哄”出了一幅只有654.38+0.7万元的名画,最终却以8700万元卖出,赚得盆满钵满。
虽然逃脱了法律的惩罚,却被大众钉在了不诚信的“耻辱柱”上,被人唾弃。
早些年,文艺古风盛行的时候,所有电视台都会开设鉴宝主题的栏目。其中,在河南电视台,有一个很有影响力的鉴宝节目叫《华宇之门》。
节目将邀请业内有一定资质的文艺专家坐镇,全国各地的文艺爱好者或古玩收藏爱好者均可参加节目,参与鉴宝。
什么是宝藏?顾名思义,就是评价一部文学剧的真实性和历史价值。
有价值连城的书画,但也有难辨好坏的假瓷瓶。当时很多参与者都拿着家传的宝贝来展示,希望专家能给个估价。
河南郑州的一个普通农民朱筠偶然看到这个节目,想起家里有传世的古画,就萌生了参加这个节目的想法。
由于对古董一窍不通,他对这幅名为《松阳柏寒图》的古画的价值几何一无所知。据家里的长辈说,这幅画是乾隆皇帝欣赏的。如果是真品,那就是无价之宝。
然而,这只是家里人说的。事实上,朱筠不确定这幅古画是不是真迹,他也没有证明它。于是带着这个疑问,他来到了华宇大门口,希望专家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当时,柳岩是这个节目中深受观众信任的宝藏大师。他拿到朱筠的《松阳柏寒图》后,仔细鉴定分析,最后遗憾地告诉朱筠,这只是一幅赝品。
因为当时cloud-l的名字在业内广为流传,没有人怀疑他的采宝能力。尽管朱筠很失望,但他别无选择,只能收拾行李,准备回家。
但就在这时,柳岩说他可以找人买他的假古画。虽然不如真迹值钱,但仿得出神入化,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朱筠当时很郁闷,听到有人愿意花钱买这个赝品,他喜出望外。最后,在柳岩的介绍下,朱筠以1.7万元的价格将古画转卖。
1.7万元对于一个普通的务农家庭来说,不是一笔小数目。当时,朱筠以为自己捡了个大便宜,对柳岩非常感激,但没想到,后来发生的事情让他后悔了。
卖了1年的古画后,朱筠偶然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当初,他在松阳的《柏寒图》被鉴定为赝品,以8700万元的天价售出。
我只拿到了1.7万,但实际上这幅古画价值8700万,几百倍的差价令人震惊。对朱筠来说,这样的消息简直是晴天霹雳,他现在觉得自己上当了。
出于对柳岩的信任,当得知传家宝是赝品时,我毫不怀疑,甚至为柳岩的牵线搭桥感到幸运和感激。不假思索,我的诚实就成了筹码,这种欺骗谁都受不了。
为了给自己讨回公道,朱筠现在决心起诉刘岩。一方面,他希望惩罚这个“肮脏”的专家;另一方面,他也想尽快挽回损失。
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而且需要充分的证据。当朱筠收集有关柳岩的信息进行起诉时,他发现这位鉴宝专家甚至伪造了自己的身份。
这个柳岩不是柳岩。节目中自欺欺人的那位,在业内也算不上受人尊敬的专家。他们只是名字一样。
这个消息对朱筠无疑是一个打击。他马上联系节目组调查所谓鉴宝专家的身份,从中了解到这个柳岩其实是真品,但和业内的专家还差得很远。
但是因为同名,大家一直误以为他才是真正的宝主。时间久了,这个“假”师傅就成了业内的“真专家”,粉丝也不少。
知道真相的朱筠更加生气了。他转过身,发现了这个欺骗他的刘岩,并指责他。
然而,面对各种指责和指责,柳岩并不害怕,甚至无动于衷。他明确表示,当年的交易是你想要的,就算打官司也没什么好内疚的。
见刘岩没有任何愧疚,朱筠也不必手下留情,忙不迭地收集资料,交给当地,但最终还是因证据不足而被驳回。
因为当时签订的是他们之间的转售交易,合理合法,柳岩应该给了很多171000分,朱筠没有被骗。
后来,柳岩解释了为什么这幅古画能卖出8700万元的高价。
这只是中国内地和香港拍卖行的常见套路。其实画不值这个价,最后画很可能被委托的拍卖师拿回去。
对柳岩的解释也进行了调查,发现“松阳柏寒图”确实被当事人收回,因此该案正式结案。柳岩没有从中获利,所以不可能判断他的行为。
就这样,这场闹剧落下了帷幕。朱筠粗心大意,错误地相信了别人。虽然柳岩没有受到惩罚,但他的声誉一落千丈,在业内的声誉也不如从前。对他来说,这是一个教训。
结论:海也许会干涸,山也许会崩塌,但你说的话,许下的承诺,却无法兑现。一个人如果失去了诚信,就相当于失去了做人的基本素质。
就像柳岩一样,尽管他侥幸逃脱,却失去了品行。谁还会继续相信他?没有诚信,人和事都不会一帆风顺。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明白“人无信,不知能为”的道理,成为一个重信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