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风景如大海的风浪【爱情诗见证的醉生梦死】
关键词:正始文学阮籍醉生梦死《情诗》
那是一个混乱的时代,统治集团的斗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很多正直的人无辜的被杀害。许多人隐居在山川之中。再加上玄学盛行,喝酒吃药成了这个时期的时尚。更有甚者,装疯卖傻救自己一命。这个时期是历史上的开端时期。正始文学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阮籍。
阮籍,三国魏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竹林七贤之一。相传《酒鬼》是阮籍写的一首曲子,可以用来概括他的一生——酒鬼的一生。
阮籍嗜酒如命,性格豪放,轻视礼仪。“嗜酒如命,善弹琴,饮酒弹琴,常出长音。当他骄傲的时候,他忘记了自己的身体,甚至立刻就睡着了。”据《晋书(阮籍)传》第十九记,他也可以是蓝眼,见人有风俗习惯。所以礼法之人,若为敌则病。小姑尝省亲,相见道别。或嘲讽之,曰:“礼为我恶乎!”据说他也“经常一个人开车,不是因为路和车轨不好,是流着泪回来的。”
阮籍表现得像个酒鬼没错,但阮籍是个人才,绝不是个普通的酒鬼。生活在魏晋时期的他,既看到了官场的黑暗和危机,又应付不了统治者时不时的笼络和拉拢,所以总是采取与当权者保持距离的态度。面对残酷的汉魏交替和司马氏父子残酷血腥的高压统治,他不愿像其他名士一样被卷入政治漩涡,成为谋反者改朝换代斗争的牺牲品。于是,他一方面目睹了司马家的卑鄙与凶残,另一方面又为了自保而“不藏人物”,用放荡的外表掩盖内心的忧虑与苦闷。这种焦虑和压抑,在他的代表作《怀诗》中就可以见证。
在《咏怀》中,有一些作品表现了他的抑郁和焦虑。这些作品并没有解释造成这些抑郁和焦虑的具体背景,只是笼统地提了一下原因。例如:
晚上睡不着,坐起来弹琴。薄帘望明月,清风吹胸。在野外,孤独的洪在北林中歌唱鸟儿。流浪的时候会看到什么,担心的时候会难过。
诗的前半部分描写了诗人孤独苦闷的形象和夜晚的环境。开头用王灿七伤诗中的“夜不能独眠,衣带触琴”这句话,用简洁的笔触勾勒出诗人孤独苦闷的自我形象。诗人似乎有一种说不出的痛苦,困在心里,以至于睡不着,坐起来弹琴,排解内心的孤独。“明月”与“清风”的美景,增加了他持续的忧虑,反映了他孤独苦闷的心境。又以野中孤鸿的哀号和林中飞鸟的哀鸣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寂寞和忧伤,并暗示了险恶的社会政治环境,微妙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焦虑,揭示了诗人对现实的认识。诗人将自我形象置于一个悲凉的景物环境中,含蓄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孤独、苦闷、悲伤、彷徨的心情。诗歌表达主题的方式晦涩曲折。其实这与险恶的社会政治环境有关。正如李善所说:“继承人总怕被人诬蔑,怕遭遇灾难,所以总担心自己的生活。我虽立志嘲讽,但文字多有隐晦,百代之下难测。”
这种孤独、寂寞、伤感构成了《咏怀》这首诗的基调,它来自于诗人对自身生存困境的深刻体验。面对极其恶劣的生活环境,阮籍始终处于恐惧和愤怒之中,他在诗中反复吟诵:
日复一日,日复一日。把颜色改成正常,精神就消失了。胸中有汤有火,变化是一样的。万物皆无限,知难而求全是不饶人的。但我害怕在一瞬间,灵魂会随风飘散。我一生如履薄冰,但我很担心
“胸中有汤有火”“一生如履薄冰”深刻揭示了他内心的焦虑和恐惧。
当内心的苦恼和矛盾在现实中无法解决时,他转而去追求超越现实、抛却尘世的情怀。这样,《咏怀》里就有些神仙了。作为其第八十一条:
从前,有一些崇拜人类和乔松的神仙。?在九个太阳之间学习,升入云端。人生幸福长久,百年不言自明。白天,我跌入山谷,我再也不会面对它。如果是遗作,会飘到明朝。。
这首诗所揭示的神仙境界,本来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憧憬,但历史上很多人却把它作为与现实相对的美好理想来追求。通过这种追求,他们表现出对自由境界的向往和对自身人生价值的肯定。思想上,阮籍崇拜老庄。一方面是鉴于当时险恶的政治形势,他需要采取谦和的人生态度,道家思想恰好可以成为他的精神支柱,另一方面也是受到当时玄学盛行的影响。他的游仙诗充满了难以超越现实生活的苦闷情绪,具有以往游仙诗所没有的冷、深、滴的审美特征。以往的游仙诗,大多是表达诗人进入仙境的快乐,对仙境的环境和生活场景进行布局和渲染。在阮籍的作品中,抒情主人公不再以游仙的主体进入仙界,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他所描述的理想境界。例如,它的第19:
西方有美女,而如果太阳是白色的。我穿着修身的西装,左右各穿一件黄色的衣服。秀容瑶姿美,风微微震动。登高望远,举起手如朝阳。云间寄语,挥袖而飞。漂浮?恍惚中,我环顾四周。快感不交,文字感伤。
“美”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她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美,超越各种现实关系,自由飞翔。“美人”的人生境界是阮籍孜孜追求的理想境界。诗歌的主旨是表达对这种理想境界的向往。阮籍游仙诗刻意拉开抒情主人公与仙界的距离,无非是为了表达他追求精神自由但又不超越现实的人生情怀。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酒的关系》中明确提出“他诗中也说神仙,其实不信。”
有人说,阮籍是从少年入世到老年,从少年信仰儒家到中年信仰道家而诞生的。而造成这一切变化的原因,其实是险恶的政治环境,让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无法实现。在士大夫一贯采取的“穷而能济天下”的态度指导下,鲁迅先生在《玄学》中说“他的饮酒,不只是由于思想,而多半是由于环境”。但如果你像阮籍一样聪明,又怎么能真正做到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外呢?他依然关注着外面的世界,从不停歇,所以他会借助他的“永怀”来抒胸,在路的穷处大声哭泣。阮籍的醉,阮籍的狂,阮籍的哭,只是一个智者在乱世的必然选择。因为不喜欢,所以装醉,因为清醒,所以痛苦,因为痛苦,所以哭了很久。透过他醉酒后的哭泣,我们看到了他优雅之下的无奈和痛苦。因为优雅,所以痛苦更深;因为痛苦,优雅更残酷。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内心的沉重压抑造成了人格的扭曲。他对伦理的蔑视被别人视为疯狂。其实他深深意识到,保守虚伪的伦理道德是统治者禁锢学者、束缚百姓的工具!所以他的疯狂其实是对整个封建社会制度的深刻批判!“无英雄则立子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总是忧国忧民的士大夫形象。即使他装傻,他的爱国热情也不会改变。
阮籍的率真潇洒,他的疯癫不羁,他的苦闷泪水,都随着那段漫长的时光而烟消云散,但我们可以听他的《醉生梦死》的音乐,感受到伪装者的痛苦,感受到他珍贵的童心,对自由的渴望,对生命和信仰的执着,引导我们去追寻隐藏在疯癫表象下的真正的人道主义,寻求真正的人文关怀!也许,在倡导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这就是阮籍的酒人生带给我们的。
参考资料:
[1]晋书?传记十九。中华书局,1974。
【2】晋书?阮籍传。中华书局,1974。
[3]李善注。作品精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4]马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历史。
[5]鲁迅。魏晋风度与文章、药与酒的关系。
[6]丁观之。阮籍中国哲学史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