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枪的起源是什么?

机枪火器主要用于射击远距离有生力量,也可射击空中、水面或地面的轻型薄壁装甲目标或掩体。机枪包括轻机枪、突击机枪、重机枪、航空机枪、舰用机枪。

普克尔和加特林发明了手摇机枪。自从步枪成为陆军的主要武器后,步枪的装填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进,从而提高了射击速度。然而,火器的射击速度仍然不能满足战争的需要。为了提高枪械的击发速度,20世纪50年代以前,许多国家都研制了多管枪械。英国人普克尔发明的单管手摇机枪于1718年在英国获得专利。但由于枪身太重,装填困难,一直没有引起普遍关注。有些国家试图将许多枪管平行或排成一圈进行齐射或连发射击。

1862年,美国人R·J·加特林发明了手持机枪。枪架上放了6个口径为14.7毫米的枪管。射手转动曲柄,六个枪管依次开火,解决了射速问题。在紧张的作战中,每分钟可以发射300到350发子弹。该枪在1862获得专利,在1861到1865的美国内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马克西姆重机枪和麦德森轻机枪世界上第一挺以火和气体为动力的机枪是由英国人马克沁发明的。1883年,他成功实验了自动枪管后坐力原理,1884年,应用这一原理的机枪获得专利。这是火器发展史上的重大技术突破。这种机枪的理论射速约为600发/分钟,枪身重量为27.2公斤。后人称之为马克沁重机枪。

第一次世界大战索姆河战役中,7月1916,1日,英军向德军发起进攻。德军使用马克沁重机枪对英军密集队形猛烈连续射击,英军一天内伤亡近6万人。人们真正体会到了这种自动重机枪的巨大威力。

马克西姆重机枪发明后,各国纷纷仿制或研制各种新型重机枪,并开始研制能随步兵机动的轻机枪。在1902年,丹麦人W. Madsen设计了一种带有两个三脚架和枪托的机枪,可以用来触发射击。全枪重9.98公斤,最大射程2000米,被称为轻机枪。此后,以马克沁重机枪和麦德森轻机枪为自动机枪的母型,大量新型大口径机枪开始出现,并开始装备飞机、坦克和军舰,成为仅次于火炮的压制性武器。

诺登菲尔德发明多管排列机枪1878美国诺登菲尔德发明了多管排列机枪,其结构是五个枪管排成一排并固定。这种机枪的后坐力和再入都是通过拉动侧面的手柄来完成的。弹匣垂直安装在枪上,弹匣里的子弹靠自重落下。发射时,五个炮管同时发射。在自动武器的发展中,多管阵列机枪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自动武器的主要机构与多管阵列机枪非常相似,但不同的是,自动武器利用发射时火药气体产生的能量来转动机构进行连续射击。

机枪的改进与发展机枪一出现,军舰首先被装备作为对军舰的压制武器。一战爆发后,军用飞机和坦克的出现,要求步兵具备相应的防空和反装甲能力,于是大口径机枪出现了。1918年,德军首次装备13.2毫米苏洛通机枪。然后英国装备了12.7mm维克斯机枪。军用飞机和坦克也相应配备航空机枪和坦克机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和期间,德国设计了MG34和MG42通用机枪。MG34炮身有两个三脚架,总重12kg。1934年装备部队,轻机枪装备鼓和两个三脚架,重机枪装备铁链和三脚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研制的新型通用机枪相继出现,如美国的M60机枪、苏联的PKM/PKMS机枪、中国的1967-2机枪等。它们的总重量一般在20公斤左右。枪身轻重两用,枪架高平两用,可改装在坦克、步兵战车、直升机或舰艇上使用。这些机枪在越南战争、朝鲜战争以及战后世界各地的局部战争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奥德怀尔发明号称“金属风暴”的最快机枪+0995年底,澳大利亚人迈克·奥德怀尔发明的名为“金属风暴”的机枪,射速比现有世界上最快的机枪高20倍,可能会给武器技术带来革命。在测试过程中,这种机枪每分钟可以向目标发射1.35万发子弹,射速非常快,甚至可以用来拦截激光制导的“智能”炸弹。澳大利亚高级官员表示,虽然他们对这种新武器的评估还没有结束,但它可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武器。自从1982马岛战争中阿根廷人用飞鱼式舰对舰导弹紧贴海面飞行击中英国军舰谢菲尔德号后,军舰设计者就给军舰罩上了每分钟可发射3000发子弹的“密集阵”武器系统,在拦截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金属风暴”机枪的发明者奥德怀尔在14世纪火器刚刚诞生时采用的原理,即武器可以比现有技术投掷更多的子弹。它的原理极其简单,不需要任何运动部件。专门为澳大利亚奥运射击队制造枪支的MAB工程公司已经生产出了这种速射机枪的样品,其开发成本为723万美元,与大多数武器的开发成本相比微不足道。美国常规的加特林速射机枪虽然是多管机枪,但是每一管打完一发子弹都要重新装弹。“金属风暴”机枪可以在枪管内依次排列多颗子弹。最新的样品每个枪管可以储存90发子弹。照此计算,一挺大管机枪能很快射出540发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