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会用心给你打官司吗?

2005年,一个刑事案件的朋友帮忙请了一个律师,还是律师事务所的保荐人主任。当时他是一家报社的法律顾问。起诉书有一页长,问他为什么这么短。他说如果我在法庭上写出来,对我不好。在审判中他一句话也没说。庭审结束后,他问他为什么你在法庭上一句话都不说。他说检察院的检察官在替你起诉,我在法庭上也没说什么。最终,重罪一审轻判。我问他下一步做什么。他说,检察院的公诉人郭健收到了对方的钱。你问他,你说是陈律师。然后我去了检察院,问他为什么你们检察院不抗诉。他说我们检察院不想抗诉。我说你收了对方的钱。他说我从你那里收到了他们的钱。我说是陈平律师,然后我用手机拨通了律师的电话号码,交给了郭健。电话扬声器声音很大。律师在电话里说是你郭健从对方那里拿了钱,所以你没有抗议。当时,郭健非常紧张。他说他会处理好这件事。过几天他和律师谈了,让我三天后去找他。三天后我去检察院找他。办公室的人告诉我,郭健去北京学习了,三个月后你来找他。上诉到二审,二审不开庭,维持一审判决。从这个时候开始,我被迫走上了维权之路,我从检察院的档案里找到了郭健为罪犯作伪证的口供。你怎么能对这个律师公平?心还是不?

作为一名执业律师,我来说说自己的感受。律师是否尽心尽力,要看出处。

首先,你要确定你要找的是律师。

很多当事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委托律师,拿到判决书后却发现是某法律服务所的法律工作者填写的。要知道,法律工作者不是律师。委托律师一定要去正规的律师事务所,相关信息可以在中国法网12348核实,避免被骗!多少人以律师的名义行骗,最后锅都是律师背的。

第二,作为当事人,请不要给律师违法违规创造机会和可能。

委托律师后,有没有签订正规合同,有没有用正规票据交费,有没有把案情分析到位?

很多当事人没有这样的意识;也可能是朋友介绍的律师,因为面子;也有委托人因为律师的分析刚好符合委托人内心的预期而忽略了其他问题。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如果有律师担保你,你会用吗?如果律师给你担保,你敢用吗?

之前有客户说打了三场官司,找了律师。对他来说怎么会难呢?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三次托付同一个人。谁错了?到底是谁的错?

还有很多当事人会纠结于律师的沟通次数,但是关于律师和当事人之间的案件沟通次数并没有一个标准,实践中确实无法制定标准。以我自己为例,有些案件可能前后沟通两三次,有些案件比较复杂或者涉及举证、取证、鉴定评估等程序,沟通次数会更多。一个离婚案件往返法院十余次,与当事人分析案情的时间长达40多个小时。另外,审判的进度也会受到司法机关和公诉机关的时间安排的影响,所以当事人和律师需要保持联系。但不必区分律师和当事人,或者当事人是否主动联系律师,对案件有帮助。沟通案件数量不能成为律师尽职调查的硬性评价标准。

第三,当事人和律师之间应该有基本的信任和尊重。

有些当事人有一种误解,认为自己的律师会“吃原告吃被告”,担心自己的律师被收买。顾虑可以存在,但信任不能失去。以我自己为例。如果涉及案件情况,我会和对方沟通案件调解方案,我一定会提前和当事人沟通。如有必要,当事人本人必须到场。如果当事人不能到场,相关沟通流程也会第一时间征求当事人意见,并将结果传达给当事人。

2065438+2009年4月,一起仓储合同纠纷案件,涉及仓储物品的清点和交付,从早上8: 30到晚上9: 00,我和单位工作人员一直在现场,对方律师(法律工作者)只在现场两个小时。

再比如,涉及到案件的交付,原则上我从来不经手客户的钱。在特殊情况下,如果我做了,我会向客户提供交易明细,并及时交给他们,避免因误解而带来的执业风险。

追逐名利是人之常情,道德法纪不可违。

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责任不容推卸!

我遇到一个律师,象征性的收了当事人家属2000块钱,然后去外地帮当事人打了一场合同诈骗的官司。他至少跑了15次,2000块钱还不够车费。

我问他,那你为什么这么努力?

他说,他觉得这是一个不公正的案件,律师在这样的案件中应该尽力而为,否则就是漠视人命。

我也见过一个作弊的律师,打着取保候审的旗号骗了当事人家属39万,然后当事人家属去公安局报案,现在搞得如火如荼。

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会竭尽全力,甚至给你钱打官司;有些可能不会。他们不仅不会帮你,还会害你,就看你遇到什么样的律师了。

我个人认为,与其担心有没有敬业的律师,不如擦亮眼睛,学会如何分辨好律师和坏律师。

别提了,律师就像医生。他们先收钱,再治病。如果你不付钱,他不会为你服务。如果你付钱,他可能不会帮你打赢官司。金钱是父亲,但律师并不总是好儿子。为了爸爸,儿子也会做一些象征性的工作,但是你想让他全心全意为你服务还是做梦吧。这个病人去医院也是一样的。医生可以保证你不欠医院一分钱,但不能保证你一定能治好。律师也是如此。只要钱进了自己的口袋,官司输赢就看你的运气了。我说的话不好听,但句句属实。如有网友持不同意思,欢迎讨论。

大多数律师都会小心翼翼地代理他们客户的案子。

第一,忠于他人是大部分律师的原则。如果说职场中80%的人都很努力,那么大部分律师就是那80%中越努力越努力的20%。不算冠冕堂皇,因为律师的收入直接来自委托人,不努力就会失业。

第二,大部分做了几年律师的人都是“好胜”的,没有一个律师不想打赢自己代理的案子。要想赢,不能只靠希望,还要关注代理人的情况。打赢的官司越多,律师的声誉就越好,业务也会越多。从这个角度来说,绝大多数律师都会用心代理案件。

三、当事人选择律师时,如何判断律师是否能用心代理你的案件?一、从以下两点可以看出一个律师是否用心:一是你第一次见到他时,看他说话是否沉稳,是否在法庭上吹嘘自己的关系;律师是否在约定时间见你,见你时是否一直接电话。二是看律师是否认真回答你的问题,或者拐弯抹角回避你的问题。第二,要看律师有没有努力的能力。这要看律师的执业年限和经验。

第四,律师是否用心代理案件,并不是以律师在法庭上是否咄咄逼人或胡言乱语来判断的。要看律师对案件的准备是否充分,对证据的运用是否得当,说话是否中肯。这些都是普通人可以判断的。

没错。有些律师要求自己出钱。被骗了受害人的钱对你没有任何帮助,还会适得其反。会暗中帮老赖压制正义的判决。等老赖改名为特殊财产,做了手脚。o资产不会开始申请执行。老赖的注册资金是1亿。有5家公司不敢做事。该公司的资产没有执行财产。财产线索我就提一次。他说,即使在新的公司法庭开始审判,这也不算数。用无法强制执行的财产去做是没有用的。反正他会上黑名单,受害者的医疗就更不相干了。如果法院判决老赖在金钱方面执行不当,被骗的钱将被侵吞。更难忽悠法院的公信与严肃,更难欺侮年轻的老人,维护他的权利。助长这样的风气是完全不能接受的,会损害我这个伟大文明国家的形象。

没有哪个行业能保证每个从业者都会用心服务,律师也不例外。

但是,你有权聘请谁做你的律师,你有选择的权利。律师是否用心,某种程度上关系到你的选择。这不像老师。在学校上课,一般是不允许选老师的。谁来上你的课是由学校安排的。在法庭上,谁来审理你的案件不是你的选择;去行政机关办事谁来提供服务也不是你能选择的。

所以,律师做到用心的一个前提是,你要知道如何选择一个会用心为你服务的律师。就律师而言,当然不排除有一些律师比较马虎。但是因为他是你和客户选的,口碑对他很重要,他不敢随便和你打交道。

为了对你的问题做出恰当的判断,另一个关键是如何理解“意图”这个词。

其实在各行各业,消费者都有可能和服务商发生摩擦。消费者认为服务商不够用心,服务商却认为自己已经用心了。你对医生不满意,医生却认为他很用心。你对律师不满意,但律师认为他很细心。消费者和服务者对“意图”的理解可能不同,这就需要我们有同理心。

总之,给你的答案是律师是否勤勉,你的选择很重要。如果你不幸选择了一个你认为不用心的律师,注意用同理心来判断这个问题。律师不用心,你可以尽力和他沟通,他会改善态度的。如果不是,也可以投诉。

————

我的书《一句话了解法律:学法律如此简单》已经在当当、JD.COM和淘宝上市。欢迎选购。

2065438+2007年底,我遇到一次违法拆迁,委托律师起诉一家物业公司,没有行政强制拆迁权。律师收到代理费后,私下与被告律师沟通,被告律师协助被告反诉原告。就这样,原被告律师向委托人收取双倍代理费,提出证据的律师不予理会,让委托人自己来回跑。律师只是写了起诉状,走出法庭,律师不希望当事人一审胜诉,以便对他进行上诉。这是刚刚发生在新疆克拉玛依的真实故事!这家律师事务所的另一位被工商裁掉的律师和武大郎一样长。当事人问他为什么不去工商工作去当律师?武大郎直接回答说,现在傻子太多了,也就是说委托他们代理这个案子的当事人都是大笨蛋!

这种事情不能一概而论。谨慎与否,取决于你是否找到了真正的律师。不要找只会编数字的人。如果你无法选择或判断,你可以要求零零!专业的高级诉讼平台,有数万名律师可供选择。如果你不相信你的选择水平,那么零零会帮助你。在你面前,平台会资助你,没有律师不负责。毕竟是公司出资,我不想赔钱!

每个行业都有好人坏人,不能因为一个个案就否定整个行业。现实中,也有很多当事人在案件成功后不支付风险代理费。常见的原因是经济困难和你比其他律师收费高。

在竞争可能不激烈的地方,当事人对律师的感觉更差;然而,在竞争激烈的一二线市场,大多数律师都非常重视自己的声誉。

最近一个深圳律师在河南被对方打断。如果他没有尽到对委托人的责任,怎么会贸然去救委托人?

最后,我想说,律师行业的压力真的很大。熬夜,吃饭不规律,还是小事。用脑过度,担心当事人才是大问题。许多律师在审判期间或之前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