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市西郊天台路西侧的一座封墓土堆遗址是什么?
1000多年前,唐朝的皇帝们一步一步爬上祭坛顶端,向“天神”牌位献祭。他们自称是天子,对天有极大的尊敬和崇拜。在他们首都的南方,有一个供皇帝与天沟通的地方——天坛,这里曾经是国家最高的礼仪场所,皇帝们在这里祈求国家的繁荣昌盛。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这座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坛”静静地坐落在Xi南郊的一个角落里,诉说着几千年沧桑的历史。
Xi安天坛是北京天坛的祖先。
1999从3月到5月,花了两个半月的时间,在陕西师范大学南侧的荒坡上艰难的挖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唐城团队的专家们终于从厚厚的黄土中剥离出最古老、等级最高的唐天坛遗址。当时参与发掘工作的何穗立先生说:“安天坛遗址在50年代末的文物普查中得到确认,但一直没有发掘,直到1999,才列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唐城课题组的发掘计划。“这件事在当时影响很大,甚至很多国外媒体都报道了。然而,十年后的今天,很多Xi安人提起这座“天下第一坛”都会瞪大眼睛:“Xi安有天坛吗?"
Xi不仅有天坛,而且被专家称为“天下第一坛”。这个“第一”名并不是Xi安人拍脸,而是名副其实,大名鼎鼎。事实上,Xi安天坛的真名是“邱欢”,在1000多年前的史书中就有这种称呼,但直到明清时期,这座多层的平截头体状祭天建筑才被称为“天坛”。虽然名字不同,但Xi安的瓦丘是北京天坛的始祖。Xi安瓦丘建于隋文帝十年(公元590年),比建于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的北京天坛早了近千年。从隋朝开始到唐末,瓦丘用了314年,隋文帝和唐朝21个皇帝都在这里。Xi安* * *有四层,而北京天坛只有三层。因此,“Xi天坛无论从规格还是历史年代来看,都无愧于‘天下第一坛’的称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何穗丽说。
以前是“荒坡”,有两个盗洞。
然而,“天下第一坛”的桂冠并没有给邱带来多少实质性的“好处”,甚至连它的“藏身之处”也鲜为人知。第一次去参观花了很多时间。记者在陕西师范大学雁塔校区校园内进行了地毯式的查询,走了很多错误的路才找到正确的门。原来,天坛并不在陕西师范大学老校区的“主校区”,而是在与主校区一巷之隔的“师大南苑”。在师大西门不远处,可以看到一条狭窄的小巷——天坛路,沿着天坛路往东走,却看不到天坛。四处打听摸索出一个师大南苑的小铁门,进入一条狭窄的土路,踩在路上的车轮印。路东东边有几户人家,师大后勤人员住的地方,然后是一堵高高的水泥砂浆墙,墙顶露出一个圆形的土堆——这就是天坛。围墙尽头紧锁的铁门旁立着一块黑色的石碑:“陕西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8月31957公布……”原来,天坛不仅古老,而且保护历史悠久。
天坛是古人与天相连的地方,它的设置特别讲究。古人认为“南”是干位,太阳光照时间长,属于太阳。所以祭天一定要在皇城南郊,隋唐巨蛋就建在长安国城南,唐代长安正门东950米处。公元889年,唐龙年间,赵总被“祀于南郊”,这是天坛最后的文献记载。公元904年,朱温逼迫唐昭宗迁都洛阳,毁了长安城,天坛就这样退出了历史舞台,逐渐被人遗忘。随着自然沉积,唐代天坛逐渐被厚厚的黄土覆盖。在年复一年的风霜雨雪下,当年的轮廓已经渐渐模糊,天坛成了一片杂草丛生、荆棘丛生的荒坡。解放后,这片荒坡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于1988被陕西师范大学征用。此后,天坛一直在陕西师范大学的保护之下。李是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老师。他的办公室所在的“柯文大厦”与天坛仅一巷之隔。李老师回忆说:“师大南苑曾经是体育系的所在地,有一个很大的操场。原师大液化气站也在,天坛遗址再往南。现在有一些后勤人员住在南苑,操场偶尔会用到。”在天坛发掘前,李先生有时会踩着土坡,沿着土坡上的小路往上爬。他经常被野枣树抓伤。李先生还在天坛发现了两个被盗的洞。“不知道什么时候。”他说。李老师的同事石洪帅老师对老天坛也有很深的记忆:“它看起来像一个坟墓的小斜坡,杂草丛生。”他有时候会去转转,如果外地的亲戚朋友来了,一定要带他们去天坛看看。天坛在1999年被发掘后,Xi安古建筑工程公司为天坛做了一件外衣——用灰色素土夯实天坛遗址表面进行保护,所以现在我们看到天坛裹上了一件现代的外衣。
其威严超乎想象。
第二次去天坛,当然熟悉了。那是开学的第一天,校园里充满了生机。大二学生许璐雯是生命科学院的一名理科生。她说:“天坛,是南操场的那个圆丘吗?去年在老操场看的军训,好像挺旧的。”然而,和她同行的其他几个女生却很不解:“我怎么没看出来!”有一个男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师大有天坛可能是谣言。入校以来,只是偶尔听说过,没见过。”旁边的同伴摇摇头说:“不知道。”在从事历史地理研究的老师石洪帅眼里,Xi安的天坛是有名的:“大家都知道是唐朝的天坛。”但石先生所说的“大家”仅限于“圈内人”。“虽然陕西师范大学的宣传资料会提到唐代的天坛,但除了学历史的学生,很少有学生知道唐代的天坛。”石老师说。
68岁的李振元掌管着天坛大门的钥匙。平时天坛遗址的铁门总是锁着的。如果你想进去参观,你必须请老人开门。进了大门,站在天坛脚下,才发现天坛远比照片上看到的要高得多,雄伟得多。四层平台层层叠叠,对面第一个平台有两米多高。一架宽大的梯子直通塔顶,像梯子一样。这就是“追求”。Xi安* *天坛有12个位置,将整个坛分为12个扇区。踩着历代帝王都踩过的台阶,也能体会到帝王的感觉。隋文帝、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等著名皇帝都走过这一步。
天坛和天子。
站在穹顶之巅,视野开阔,仰望天空如盖。唐朝一千多年,以天坛为中心,方圆150米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建筑存在。皇帝站在祭坛的顶端,长安城和关中沃野就在他的眼前,而他就站在这里,为国家的康泰祈福祭天。他面前是“昊天神”的牌位,手里拿着一个昊天玉宝。此时此刻,礼部官员站在天坛的每一个舞台上,向与他们职位相对应的28颗星星献祭。“天坛外面应该有三道圆形矮墙,将天坛层层包围。祭天时,贺岁礼先生说。
皇帝作为“天子”,当然很重视祭天,所以每年都要来天坛,祭天的日子要选好。“冬季至日”白天最短,也是“三个太阳开泰”的开始——白天时间逐渐拉长。每年冬天的至日都是祭天的盛大国庆节,皇帝必须亲自完成这项艰巨而神圣的任务。祭祀前七天,皇帝和参加祭祀的官员会开始沐浴斋戒,同时礼仪官会安排一系列繁琐的准备工作。在冬季至日的那一天,皇帝会在黎明前起床,从长安北部的寝宫驱车前往南郊的天坛。皇帝出行非常隆重,他的队伍很强大。他沿着朱雀街出明德门往南走,然后向东拐,来到天坛。这条路真的不短,皇帝的车马大概两个小时就到了。当鼓乐响起,大臣和所有相关人员各就各位,祭天仪式就正式开始了。于是,皇帝走上神坛,献上礼物,退下神坛,按照礼部尚书的指示再次走上神坛...所以它经历了一个复杂的祭天过程。在此期间,供奉昊天的祭品、帛等祭品将在天坛东南的辽坛焚烧,烟火升上天空,让天帝和诸神闻香赏祭。在唐代,除了在冬季至日祭天之外,正月祭齐欣谷和夏梦都在邱欢举行。
如今,我们已经不可能感受到1000多年前祭天的宏大和庄严。曾经高大雄伟的天坛,如今淹没在高楼大厦中。祭坛下面北边的一块地方已经被开辟成了菜地,西边的台阶也被砍掉了,祭坛上长了一些杂草和青苔。天坛以东是瓦胡同村的西缘。村民王晓琴从小就知道“荒坡”就是天坛。十年前考古学家挖掘她的房子时,他们就住在里面。“(天坛)比以前好多了。”她说。如今,Xi安天坛已被列入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Xi文物局和雁塔区正联合计划改造天坛周围的环境。在不久的将来,我希望天坛能以崭新的面貌向游客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