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县的历史沿革

宿松是安徽古代文明县之一。汉高祖四年(公元前184年),建立松子侯国,隶属庐江郡。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汉平五年(王莽五年)称松滋县,咸和帝金城二年设松滋县,梁武帝高唐县,文帝十八年(隋五九八年)设宿松县,一直沿用至今。宿松,有老松子的意思。唐、宋、明、清初年,隶属关系几经变动,清顺治二年(1645),正式归属江南布政司安庆府。民国元年(1912)直辖于安徽省,建国前1932至10为第一特区。建国后,隶属安庆地区和安庆市。宿松是革命老区,宿松人民在历次革命斗争中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汉高祖四年,建立松滋侯国,之后有行政建制。文帝十六年(公元前164年)建县,汉平元年(公元5年)五年,称郡。

1996,宿松县辖:富裕镇、复兴镇、徐灵镇、下仓镇、二郎镇、梁婷镇、补良镇、汇口镇、陈晗乡、隘口乡、左坝乡、前岭乡、九股乡、程岭乡、洲头乡、五里乡、菖蒲乡、北峪乡,等等。

1997年,撤销长铺乡,建立长铺镇。长岭铺镇人民政府。

2000年,宿松县辖9个镇,13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为649,975人。其中:富裕镇62891复兴镇44484汇口镇42173徐灵镇36271下仓镇29077二郎镇28933补良镇33589梁婷镇30844长铺镇27306高岭乡18646程岭乡22464九股乡234。30852洲头乡41314左坝乡35697北峪乡10138陈晗乡18229隘口乡19254刘萍乡9088芝峰乡9572河崩乡215265438。

1999年,宿松县辖9个镇,13个乡,396个行政村。

2004年5月,宿松县启动撤并村工作,386个自然村撤并为197个,减少48.71%。合并后,各村平均人口由1784人增加到3495人,增幅为96%。同时,宿松县结合城市社区建设,调整富裕、复兴、徐灵等镇的街道布局,在全县设立7个社区居委会。同年,撤销石牌镇、安和乡、大洼乡、林峰乡、马庙镇,新设石牌镇、平山镇、马庙镇。截至2004年底,宿松县辖9个镇,13个乡。

截至2005年6月65438+2月31日,宿松县辖9个镇,13个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