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帝国|棉花主导的资本主义历史

这本书其实是一个很厉害的妹子推荐的。《棉花帝国》和《季风帝国》这两本书是她学校教授写的,她强烈推荐这两本书。虽然对帝国所描述的时期有一个大致的概念,但读这本书其实有点难。当然,有些翻译确实让我吐槽,增加了理解难度。在这个阅读过程中,我也尝试用一种新的方式去理解和阅读,对于前言和引言,“为什么是棉花?如何创造这种棉花经济?棉花经济与全球化的关系、机制和动力是什么?”寻找问题的答案。

这是一个关于资本主义棉花起源的故事。与以往史书中对工业革命的介绍相比,《棉花帝国》以棉花为中心,在14章节中详细讲述了这种产品如何从各种商品中脱颖而出,通过各种网络逐渐组合调整,从原产地到非原产地并繁荣成为各国重要的工业产业,再回到原产地。书中的章节和时间线索实际上对应了作者和译者对战争资本主义、工业资本主义和全球资本主义三种资本主义的描述。

一如既往,网络、信息、资源、资金、市场仍然是商业的核心。跳出本土血统,其实每个商人都在为自己大大小小的事业不断奋斗。世界的变化一直存在,也许只是慢慢的,也许只是一点点的创新,但这些变化最终成为了整个历史变革的推力和加速器。对自己来说,要多学习,多思考,多适应。

棉花主要种植在南方,容易生长,生命力强,在世界很多地方都能生存。其果实易于清洗、加工、耐寒、耐温、耐用、易于储存和运输。除了一般生产服装外,还承担社会分层、宗教祭祀、礼品、交易媒介、装饰包装、医疗用途等用途。这些良好的特性使棉花从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球网络的核心,主导了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

基于地理位置和羊毛制造的历史,意大利北部很早就登上了世界舞台。但在随后的大航海时代,水路的蓬勃发展,才真正为世界性的工厂开启了篇章。为了找到更多更便宜的原料和更大的消费市场,制造商、贸易商和政府在帝国的强权下,采用帝国扩张、暴力掠夺、争夺劳动力、殖民控制和军事化贸易等血腥暴力手段,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沉淀资本,衍生战争资本主义。奴隶制、对原住民的剥削、帝国扩张、武装贸易,以及许多企业家对人民和土地主权的主张,是“战争资本主义”的核心。制造商、贸易商、种植者、消费者等角色相互关联,纵横交错,形成了繁荣的棉花帝国,并使棉花网络遍布全球。

工业资本主义的起飞和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力量。工业资本主义是由一个强大的国家塑造的,这个国家拥有强大的行政、军事、司法和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如保护主义、压制、新体制、新结构,这些对资本家和商人有利的东西,都需要依靠一个强大稳定的国家。国家为其棉花产业化提供帮助,棉花经济的效益也反哺国民经济。两者相互促进发展,越来越强。此外,原棉种植和纺织工人劳动力的获得也需要依靠国家权力的压迫。

借助基础设施、行政、司法、贸易、金融等。,基于奴隶制获得了充足的劳动力,以欧洲为中心的棉花网络整合调动了全球网络,打通了从原料产地-加工地-消费地的网络通道。如史书所述,列强凭借棉花经济的大规模势力,有效降低了棉花成本,提高了其经济利润,入侵原棉产地,摧毁了当地大部分纺织业,冲击了当地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导致纺纱工人失业,促使他们成为种植者。大概人们做梦也想不到,越是侵入本土市场,越是推动自己的国家成为棉花原料的生产国和消费国。

“全球资本主义”用来描述从19世纪后期欧洲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对非西方国家的入侵到20世纪中期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的资本主义。内战期间,世界各国也在探索,如果没有“奴隶制”的棉花种植者,世界会是什么样子。由于劳动力有限,本地化推进效率不高,各国都在根据本国国情和其他国家的经验不断探索新的机制。棉花种植区也出现了基于民族主义的爱国工厂,与发达地区竞争。

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其他工业化产品占据更高的地位,工人力量的崛起,劳动力的立法保障,这些都不断冲击着老牌的棉花帝国。曾经站在大西洋贸易中心制高点,仰慕全球网络的利物浦棉花交易所宣布关闭。全球棉花繁荣又回到了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