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科学和遥感地质学的发展历史与展望
遥感科学是从航空摄影测量发展而来的,是通过一些高科技的军事侦察技术的解密和转为民用而成长起来的。遥感科学的发展历史通常分为:二战前的早期,实际上是航空摄影阶段;1937-1960中期以影像技术从航空摄影发展到电视、扫描、雷达等多种方式,军事侦察和民用摄影测量的影像数据应用到各种民用行业为标志;第三阶段,即20世纪60年代以后,可以用以下几点来说明遥感技术已经摆脱了单一的航空摄影成像,发展成为遥感科学。其标志是:①民用航天技术的出现,特别是ERTS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民用航天遥感阶段的开始,使遥感的定时、定位观测和对比判读在技术上成为可能,在经济上具有成本效益,将人类对地球的观测从高空扩展到了外太空;新型遥感器技术的应用,将电磁波谱从可见光摄影扩展到红外和微波波段,延伸了人们的感官,扩大了信息来源;(3)大规模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使用为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奠定了基础,使遥感获得的大量数据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并提供给用户,使民用遥感技术走向实用和商业化。
(二)遥感地质学的发展前景
遥感地质学作为遥感的组成部分,将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其发展前景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新型遥感波段和遥感器的发展。前者是毫米波波段、激光雷达、紫外波段的开发利用。后者主要致力于发展可见光特别是红外波段的高分辨率窄带遥感器。当然,还有各种平台(如航天飞机、地质卫星)作为遥感器载体的研究,以及遥感数据的实时传输。
2.快速,廉价和有效的方法来处理,提取和分析地理信息,如地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和发展新的图像增强处理方案。
3.遥感技术在地质领域的深化和新领域的发展。现有应用领域的深化,一是遥感技术在矿产资源勘查中的应用,向模型化、自动化、定量化方向发展;其次,应用于区域构造分析和遥感地质填图。在遥感技术在地学中新的应用领域的开发中,深部构造的遥感分析,包括灾害地质学和城市地质学(广义)是主要内容。
4.遥感地学机制研究。比如遥感地学信息的传递,一些巨大环状构造的形成机制,都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遥感地质学作为地质学的一个新分支,在理论、技术和应用上还不是很成熟,人们对它的认识和评价也不尽相同。甚至其概念和相关术语的译名也需要统一,但其技术优势和在地质学中的作用是其他地学学科无法替代的。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遥感技术和遥感地质必将在中国的地学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显示出技术优势,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