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地理:莱阳靠近丁字湾,但很容易被误认为是内陆县。

对于莱阳,很多外地朋友有这样一个误解,莱阳是内陆县。我们之前也介绍过几次莱阳海鲜,当时有读者很惊讶的说“莱阳也产海鲜?”“其实莱阳确实靠海,也产海鲜,莱阳南部濒临黄海丁字湾。那为什么临海的莱阳容易被当成内陆县呢?本文以历史记载为依据,简要介绍了其原因。原因一:海岸线太短。据《莱阳市志》记载,该市三面陆地接壤,只有东南角靠近黄海丁字湾。海岸线曲折,长约15公里。”(莱阳海岸线示意图)胶东半岛三面环海,很多县市的海岸线长度都在100公里以上,荣成的海岸线长度甚至超过500公里。所以莱阳海岸线长度为15公里,自然容易被忽略。胶东临海的县市中(不含地区),只有招远的海岸线比莱阳长。前者海岸线长约13.5km,分布在新庄镇。从地图上看,莱阳15km海岸线起于东与海洋星村接壤的阳君镇,止于与即墨金* * * *接壤的薛坊镇,中间区域主要是五龙河口向海的延伸。原因二:与乌龙江界限难分。除了海岸线短,与乌龙江的界限难以区分,这也是莱阳的海容易被忽略的原因。乌龙江是胶东的一条大河,由北向南蜿蜒,在丁字湾入海。看地图不难发现,莱阳的海其实是武隆河口的延伸。它是一条河还是一片海?关键看水的盐度。都说河水是淡水,海水是咸水,两者的分界线可以看作是海界。然而,随着季节和潮汐周期的不同,这一界限经常发生变化,很难确定。由于河口周围的水域有时咸有时淡,当地人通常称之为“两个活水”,字里行间的意思似乎并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大海。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咸淡的水环境非常适合文蛤的生长。乌龙河口产的蛤蜊也是莱阳的著名特产。原因三:市区离海边远。一般来说,外国友人对一个地区的印象和了解,大多来自当地的市区。莱阳市远离海边,这也是莱阳容易被误认为“内陆县”的原因。莱阳市位于莱阳市中部,略偏北,南距阳军洞广场40多公里。虽然这个距离在现在的交通条件下不算远,但在古代很可能是一天的路程。所以古代生活在莱阳城的人,很少有兴趣去南方看海。明清时期,莱阳文人辈出,但描写大海的诗歌却相当少见。可见大海在莱阳市的存在感很低。在这方面,穆平、黄县、叶县和莱阳的比较是明显的。在古代,上述三地的县城虽然不临海,但相对来说离海较近,互动性更强。原因四:缺少港口,活动局限于近海山区,有仙有名;海不大,但有一个港口。一个大港口将大大提高其海岸线和区域知名度。可惜由于丁字湾的地理环境,这一带没有大港口。莱阳的洋县在历史上曾经非常接近成为一个大港口。民国版《莱阳县志》记载,200年前,(丁字湾)港湾很深,可以容纳巨轮。曾在阳军集开商场,南通六合,北临营口,东临仁川,西南接海州,贸易便利。(阳君集市现场)但由于海湾较深,乌龙江携带的泥沙常年冲积,丁字湾逐渐淤塞,阳君海边逐渐成为滩涂。后来港口一度转到了即墨金口,但是繁荣了一段时间之后,金口也犯了和阳君一样的错误。丁字湾港口功能退化后,捕鱼成为当地人用海的主要形式,但其范围主要局限于近海。据史料记载,老一代莱阳海边居民中,“男的提着篮子去取螃蟹、蛤蜊,女的提着锅去用石头打牡蛎。“大部分人都在从事这种传统的捕海活动,但是渔民比较少,尤其是出海的渔民。历史上说“他们比海洋弱,无法与其他沿海渔民竞争”。据史料记载,当地居民虽然以海洋捕鱼为职业,但活动范围有限,就像农民耕种大海一样,本质上是内陆农耕文化的延伸。也就是说,海洋文化在莱阳的影响力远远小于内陆文化,这可能是莱阳容易被误认为内陆县的深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