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滤镜景区事件始末
小红书滤镜景区事件从头到尾,引起用户反感的不仅仅是景区的“欺诈”。小红书对服装、食品、美容等领域的商业内容进行了过度美化甚至虚假宣传。小红书滤镜景区事件始末。
小红书滤镜景区事件始末1信微信官方账号发布了题为《坚持真诚分享,坚信普通人帮助普通人》的道歉声明。这也是小红书对近期“过滤景点”问题的首次正面回应。
“十一”假期以来,吐槽小红书景区的“滤镜”成为各社交平台的流量密码。不少网友发现,广告语叫“标记我的人生”的小红书,现在全是软文广告,翻车的“种草”内容更是数不胜数。
从网友总结的小红书“滤镜”景点可以看出,海南三亚清水湾所谓的蓝色漂亮小房子,其实就是一个油漆脱落的破旧小房子;小红书里那个充满梦想的粉色沙滩,其实只是一堆砖红色的岩石和泥土夹杂着稀疏的杂草,湖水浑浊。此外,用户还可以在小红书中找到小瑞士、小镰仓、小奈良、小京都等数不清的景点。有网友称,这些景点其实大多是自己家附近的小湖或公园,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周边已经变成了“著名”景点。
引起用户反感的不仅仅是景区的“假”。小红书在衣、食、美等领域存在过度美化甚至虚假宣传的商业内容。家住北京的小张前几天注意到了小红书一家按摩店的种草文章。按摩店被誉为“北京按摩性价比之王”、“北京必去的神仙按摩圣地”。作为一名“农民工”,小张当即让搭档体验了一下。结果他发现小红书里的内容太夸张了,和他之前在其他城市体验过的同类型按摩店相差甚远。
小红书成立8年了。易观千帆数据显示,小红书月活用户约6543.8+480亿,不及Tik Tok、Aauto快消等短视频平台,但与哔哩哔哩相当。从用户构成来看,女性占比67%,24岁以下用户占比高达44.99%,中等消费者和中高消费者合计占比高达75.62%。
小红书最初的用户以女性为主。他们一开始是做海淘攻略的,后来转向社区。“精致”是小红书独有的特色。小红书博主秦晓对蔡氏媒体表示,“小红书的受众多为女性,心理定位点是小红书都是美图美女,因为用户群体的分享习惯都是这样的。”
事实上,“照片作弊”和软文笔记的泛滥不仅在小红书这个平台,在大众点评和美团也是如此。这类内容往往图文并茂,真情实感,消费者很容易掉入陷阱。
秦晓还表示,每个人对自己的内容进行适当的“修饰”是可以理解的,但在“修饰”之后说明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是非常必要的。其实最早的旅游平台已经存在景区“过滤”的问题。即使在Tik Tok之后,视频中呈现的和现实之间也会有一定的差距。
超过65438+亿的月活用户,独特的种草属性,庞大的女性用户群体,小红书这么多年也备受资本关注。小红书自2013成立以来,获得真格基金数百万天使轮融资。天眼查APP显示,截至目前,小红书已获得总计数亿美元的融资,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腾讯、盛远资本等多家知名机构。但小红书最新公开披露的融资是2018,近两年频频传出其上市的消息。
目前小红书似乎找不到“真实内容”和商业化的平衡点。如何在保持社区氛围的同时实现内容的变现,成为小红书急需解决的问题。小红书的深度用户Daisy告诉蔡氏媒体,小红书近年来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很多以前没有的短视频,整体内容增加了,营销推广也加大了。这种“多而不精”的结果就是用户会很容易把小红书当成搜索引擎。用户Aqi说她只在需要攻略和资料的时候才打开小红书。
小红书目前的盈利模式以“广告+电商”为主,其中广告业务占比超过80%。据《财经无良》报道,2020年,小红书的广告价值将增长85%,仅次于Tik Tok。这意味着小红书已经成为广告主最好的流量入口之一。但这次“景点滤镜”事件也暴露出小红书商业化的探索远未完成。长期以来,充斥着营销推广和同质化内容的平台必然会失去公信力,用户必然会用脚投票。我相信这不是小红书希望看到的情况。对此,蔡氏媒体试图联系小红书相关人员未果。
在道歉声明中,小红书还表示,“小红书是一个普通人帮助普通人的社区。希望大家来到小红书都能感受到。人生有期待,处处有精彩。”
小红书滤镜吸引事件2最近,因为“滤镜吸引”事件的持续发酵,小红书被推上了风口浪尖。65438+10月65438+7月,针对博主小红书发布的“滤镜景区”笔记与观看者差距较大的话题,小红书通过微信官方账号向用户致歉,并反映提供给用户决策的多元化信息不够,承认部分用户过度美化笔记,并表示将尝试推出“踩坑榜”等产品。
“网络名人景点”套路深,不要太当真。有些“网络名人景区”一开始默默无闻,但加上各种滤镜后,似乎有了“养在一个内室里,没有人认识她”的气质。“网络名人中的景点”大多是景区商家有意为之。他们要么自己上阵打假包装,要么找博主做“假”促销,通过滤镜过度美化景点,要么通过社交平台夸大宣传,快速提升景点知名度,吸引游客,寻求短期内的高额回报。去年,湖南网络名人“天空之镜”景区曝出一起假拍摄事件,因虚假宣传被罚款654.38+0.2万元。
骗人的“网络名人”景区屡遭曝光和处罚,但模仿者依然一波接一波,甚至越来越多,这是“唯流量”思维造成的。流量就是利益,不仅商家趋之若鹜,一些普通游客也在不经意间火上浇油。可以说,一些“网络名人景区”的虚假繁荣,离不开游客的“打卡式”旅游模式和千篇一律的滤镜。当游客的目光被网络上“网上名人景区”的精美图片吸引时,大多数人对线下真实景区的期待主要集中在视觉上的“好看”。他们去“网络名人景区”打卡,复制模仿类似的照片,然后分享到社交平台上,就说明你完了。甚至有的时候人们发现自己被忽悠了,却抱着“一路走来”的心态,千方百计用软件装点一幅美丽的画面来欺骗自己。
当“网上名人景区”推广的打卡旅游大行其道,能否拍出好看的照片成为旅游的出发点和归宿时,旅游景点更深层的自然、历史、文化价值就会被掩盖,浅薄、虚假的“网上名人景区”就会大行其道。此时此刻,我们应该反思,我们旅行的初衷是一张带滤镜的照片吗?
旅游业的稳步发展归根结底是产品和服务的问题。就像Xi安的不夜城大唐城,虽然也是“网络名人”之地,但依托Xi安丰厚的文化底蕴,有着源源不断的生命力,这绝不是滤镜带来的。滤镜包装的“网络名人景区”是“一锤子买卖”的短视行为,注定走不远。更重要的是,一味追逐这样的虚假繁荣,可能会给当地的旅游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破坏,让那些诚信经营的优秀景区成为受害者。因此,对于网络名人名不副实的地方,仅仅依靠社交平台的“软约束”是远远不够的。相关职能部门需要积极介入,主动打击虚假包装、夸大宣传等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