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从整体上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天文星象历法知识。请推荐好信息。如果有电子版的,发给我就更好了。
2005年7月-14 21: 15: 47未知阅读86次。
区分年、月、日、时:根据《尚书》中的资料,中国的历史文化,从唐尧出发,经过虞舜,到达于霞,长期以来秉承古老的传统,以农历为基准,确定时间的标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分为三十天;每天分十二点——子、丑、寅、卯、辰、巳、午、卫、申、酉、戌、亥;它一度被分成四分之三。占星历法中的这个时间概念由来已久,据说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这件事可信不可信是另一回事。但都是以太阴(月亮)为基准,所以代表十二点的十二个符号称为“地支”。拓展“地支”符号的应用,还可以作为年的代号,如子年、丑年,然后是子年、丑年等周期律。
二十四节气的区别:古代的“占星历法”也是以太阳在天体中的运行为标准。所以中国过去用的阴历;其实是阴阳结合。除了一年12个月、一月30天的基准外,根据太阳在天体上的运动和地面天气的变化及影响,用“春夏秋冬”四季来统治12个月。也等于《易经》“干卦”之言“元、恒、理、真”四德。除了四季的十二个月之外,还进一步分为24个节气,如“冬至日、小寒(十二月节)、大寒、立春下雨(元月节)、蛰春分(二月节)、清明节(三月节)、谷雨小满、长夏(四月节)、芒草(五月节)。这二十四节气的标准是基于太阳与地球气象的关系,而不是基于农历(月)的盈亏。
五相六气的划分:除了四季领先十二个月,两个?佩服?哎?忠诚?五日为一期,“三期为一息”和“六期为一节”是季节气候划分的基准。根据这一规定,推而广之,可以用三十年为一代,六十年为二代来重绘卦,符合易经。缩小到很小的尺寸,可以用在一天十二个小时、分钟、秒钟的微妙关系上。
这种古代天文学、气象学和占星术,以及历法的建立,虽然是以太阴(月亮)的盈亏为依据,但也符合太阳在天体上的纬度,以及它随月亮和地球的季节变化。但除了这些,中国古代的天文星占学把“时间”延伸到天体和宇宙的“空间”,探索宇宙时间的世界生命理论,不仅不完整,而且确实欠缺。只是到了秦汉以后,才逐渐形成了天文星象的公式,才勉强形成了中国地理学的“星宿之分”理论。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时间”和“空间”统一的概念。遗憾的是,这种“时间”与“空间”统一的理论仍局限于中国,四海之外的“时间”与“空间”仍是未知数。况且“星宿分”论在中国地理学中也是一种牵强附会的想法,并没有很好的根据。青年学生读语文时,在王波的《王腾亭序》中看到所谓的“星宿翼”,就是源于这种“星宿分象”的观念。
邵子对“时间”和“空间”的发展
从汉末、魏晋到南北朝的数百年间,佛教中无限膨胀的“时”和“空”的概念传入中国,使中国文化中的世界观跃上了一个新的境界。但遗憾的是,魏晋南北朝的文化触角一直在“文学哲学”或“哲学文学”的领域里谈论形而上的理性,而没有关注这种异域的世界观,进一步探索宇宙物理的变化与人事的演变之间的微妙关系。更何况当时的人,局限于知识范围,视之为荒诞不经,虚无缥缈。(关于佛教的世界观和世界观,必须在另一本专著中做补充说明,才能更详细。)直到北宋时期,从开始,才总结出人间“成、住、坏、空”的佛教观念,并融入《易》的“盈、空、消、长”和“穷、通、变、化”思想,构成了《黄史》的“历史哲学”和“变”。事实上,邵子在《黄史》中创造了“易学史观”的方法。我觉得他的初衷也是把复杂和简单结合起来。希望大家能看懂,大家能一眼看出。所以“知天”、“知命”、“反身真诚”是符合天心之仁的。这不是一个谜。希望几千年后的人都过不去。但经过后来学者的评论,邵子学越来越混乱。
在邵康节的名著《黄姬静史》中,最基本的概念是,他把人类世界的历史生活建立在李逸象数的原则之上。指定一个简单易记的公式。他对这个公式的命名。称为“元、会、韵、时”。简单来说就是根据一年中的年、月、日、时。所谓一元,就是以一年为单位的代表。一年有十二个月(元),每个月的开始和结束。所谓黄昏,就是太阳和月亮相遇的时候,所以叫相遇。换句话说,一美元之间,包含了十二次会议。每个月,地球本身运行30次,所以一会儿就会包含30次运气。但是一天有十二个小时,每个小时是三十分钟。所以总结第十二和第一是30分。把它展开填充,就构成了“30年是一生,12当中,* * *把360年算一个运气。三十届全运会,* * *算一千八百年一会,十二届全运会,* *算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一元。”一元论是代表这个世界文明形成到毁灭结束的基数。中间过程的演变从开始到结束分为十二次会议,每次会议都有世界的变化。这种观念一般受佛教“大劫、中劫、小劫”理论的影响。如果它被列为公式,将如下所示:
30(世界)×12×30×12 = 126900
但是,这个公式对于没有数学素养的人来说,并不容易记住。所以把一元中的十二梅花作为数字的符号,如子、丑、阴、毛,很好记。从世界的开始到结束,共分十二次会议。所以“天生于子,地生于丑,命生于阴”的观念,是从邵的“元、会、运、世”学说中形成的,成为后世阴阳家的* * *观念。
邵子创立了“元、会、运、时”学说,用来说明自开天辟地以来,到了最后一个“海会”,共计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但邵子所讲的天地数,并不是地球从诞生到毁灭的寿命。这种“元、会、运、势”的数论,只是大致相当于佛教所说的“小劫”,是人类文明在世界上从形成到毁灭的过程。佛教只是用“刀兵”“饥荒”“瘟疫”等人类社会活动来说明。少子是用数字和卦相结合来表示的。至于循环论,则与轮回的道理相合,颇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