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修复改造的原则是什么?

古建筑保护修复工程与一般的修复工程完全不同。随着国内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具有历史保存价值的特色古建筑的保护。保护、修复和改造应使古建筑在现代社会中保留其固有的历史风貌,同时通过修复中的技术创新,更好地向人们展示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古建筑的保护、修复和处理方法

(1)主要解决方法是对木质装饰构件进行科学的化学防腐处理。目前古建筑修缮使用的原木加工而成的木材构件含水率普遍较高,受时间和条件限制,含水率远未达到国家标准要求的20%以下的水平。

目前,木材的干燥远远不能满足形势的要求。因此,木质构件的化学防腐更为重要。近年来,在古建筑维修中,木质构件的防腐处理越来越受到重视。至少在浙南等地区的各种古建筑修缮现场,增加了木材保存的内容,但从具体实施来看,在认识、科学、效果上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木结构防腐是百年大计。由于中国古建筑保存不佳,许多木结构建筑因腐朽而受损。

一次成功的防腐处理,理论上可以延长使用寿命至少3 ~ 5倍。建筑物长期使用过程中的漏雨或受潮等外界因素都会导致木材腐烂、虫蛀,而木材的这种长期免疫力是延长古建筑寿命的根本保证。所以,木结构的防腐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更不是权宜之计。在强调木结构构件防腐处理在古建筑修缮中重要性的同时,也要强调防腐处理的科学性,保证防腐处理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合格的木材防腐,才能保证古建筑木结构的长寿。

(2)古建筑装饰构件维修使用的新材料应遵守只能加固不能替代的原则。古建筑的装修修复应做到不大修,能局部拆除的部分不全部拆除,尽量保留原有构件,保存古建筑的历史价值。用于艺术构件,如雕花瓷砖、木雕、砖雕、石雕等。在古建筑的装修中,要谨慎处理,尽量不改或少改。雕像、壁画、彩画等附属艺术品不能随意修复。

可移动建筑装饰物的修复可以采用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例如,青铜可以用机械方法或电解还原法去除。竹木漆器脱水可采用自然干燥,也可采用醇醚结合浸泡、冷冻升华、高分子材料渗透聚合等方法;破损的书画大多采用传统的揭盖装裱方式修复;古代丝网可以熏蒸消毒;易碎的纺织品可以通过丝网或传统的安装方法进行加固;陶瓷被诸如虫胶或环氧树脂的聚合物材料破坏。

建筑摆件修复所采用的新材料、新工艺,必须保证不损害文物的历史价值,包括其形状、材质、色彩、强度,同时具有可逆性。古建筑构件维修使用的新材料也要遵守只能加固不能替代的原则。石质保护技术始于对石雕风化形态的研究。一般对保存比较完整、风化不严重的露天文物进行改良,保护环境。保护材料只能用于风化严重无法保存的文物。

防护材料的使用应明确主要防止哪些风化力,提出防护后应达到的主要指标,要求材料无色、透明、不反光、无腐蚀性、化学稳定性好、渗透性强、耐风化、有一定的固结强度。

整个保护修复工作的总体程序涉及以下几个步骤:脚手架搭设前的现场勘察和照相记录、污染物等的科学分析、仰金膏和漆层的预加固、表面清理、加固漆层的表面修复和色彩平衡表面封闭处理、成品覆盖保护、竣工验收等。

所有采取的技术措施都是以“保持原貌,修旧如旧”为原则。完美融合了木质建筑装饰的历史沧桑和艺术美感。

(3)合理更新。在现代城市规划过程中,首先要保护所涉及的古建筑的真实性,以完整地保存历史文物。对需要修缮的古建筑,应尽可能采用原有的工艺和建筑原材料,修缮过程中应坚持“存旧存真”的原则;同时应保证古建筑的完整性,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尽可能保护环境和景观,以最大限度地保持其历史原貌,真正实现建筑历史的延续;要坚持古建筑的延续性,在保护的过程中用发展的眼光去修复古建筑,把古建筑的保护传承下去。

(4)古为今用。在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精心保护和充分利用古建筑,可以增加城市的品位,产生良好的审美效果,同时充分发挥古建筑在现代旅游中的作用,最终实现开发与利用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一些古建筑在现代生活中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实用价值,我们应该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赋予其新的实用功能,并适当挖掘其再利用价值,达到在现代社会中脱胎换骨的效果,最终实现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相互融合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