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用无人机的发展历程,空军新型战斗力如何进入?

中国军用无人机的发展历程,空军新型战力如何登上国际舞台。

我国军用无人机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中后期开始发展军用无人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到上世纪90年代,逐渐形成了以侦察和支援为主要功能的无人机型号,如“长空一号”无人机、高空摄影侦察机和一系列无人机。

近十年来,无人机在我国军队得到广泛应用,无人机对地作战成为一个新的领域。大量无人机已经进入部队服役。所以2011年,中国无人机部队在中国东南某省空军基地成立,至今已有7年。在此期间,这支部队一直在不断训练,参加了各种军事演习,并在灾害调查等各种军事任务中展示了强大的能力,为我国新型无人机作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不仅是中国,世界各国都在研发无人机的相关技术。所以无人机系统的种类和用途非常多,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由于其多样性,出于不同的考虑,会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比如根据用途。无人机可以分为军用和民用两大类。目前,世界上70%以上的无人机用于军事目的。按照大小分类,无人机有大有小,大致可以分为微型、轻型、小型和大型。按照活动半径,也就是它的飞行距离,无人机有超近程、近程、近程、中程、远程。还有就是无人机的飞行高度,超低空,低空,中空高空,超高空。当然,这些只是无人机分类中很明显的几种分类方法,还有很多细分。就像刚才说的,70%的无人机都是军用无人机,用来执行一些军事任务。

军用无人机一般具有复杂的控制系统和火控系统,可以远距离执行侦察、攻击、毁伤等一系列任务,可以说是现代战争中的一支新型作战力量。有人预言,军用无人机将重塑21世纪的作战模式,开启智能远程攻击武器主导的非接触战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