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每个时代的人对家乡的理解都不一样。这个班有46名学生。他们对自己家乡的历史了解多少?为此,笔者结合农村小学实际,设计了以“我对家乡了解多少——走进美丽家乡”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活动,旨在提高学生收集、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活动一宣布,就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但大家都不知如何进行下去。为此,笔者组织了一次项目前活动研讨会,帮助学生了解本次活动的目的,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做社会调查。研讨会上,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要出去参观,有的说要发问卷,有的说要上网查资料...通过讨论,同学们了解了活动的要求,最终确定了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以小团队的形式走进家乡,通过各种方式对家乡的文化或历史进行调查,并根据以上调查形成书面调查报告。为此,我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调查他们对家乡历史的了解程度。我用问卷星做了一个调查。班级学生46人,回收问卷39份,回收率84.7%。我对问题逐一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只有30.77%的同学对该村的历史有不同程度的了解。82.05%的学生不清楚所在村的年代,66.67%的学生不清楚自己的祖先,7名学生对村里的名人有明确的回答,4名学生对村里的民间故事有详细的回答。100%的学生对春节习俗有明确的选择。然而,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们对自己家乡的历史和文化还相当缺乏了解。他们天天住在村子里,却不知道是怎么来的。我不知道我的祖先是谁?但是当被问及现在的学生是否愿意知道时,大部分都很感兴趣。
在问卷调查和外出访问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做事、动脑、调查访问,学会了收集和处理信息;在小团体的行动中,学生学会了合作和交流,学会了选择和补充,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只有了解自己的家乡,长大后才能热爱家乡,甚至建设家乡。笔者认为,从小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爱国爱家爱校,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尽自己的一份力,从而实现中国梦,这才是家国情怀的真谛。
第二,在共同阅读中唤醒学生的家国情怀。
叶澜教授这样表述“生活实践”教育学派的教育实践本质:“教育是基于生活、直接面对生活、为了生活并通过生活的人类生活事业。”生活是教育的“灵魂”,实践是教育的“行动”,教育是充满人类生命的人类实践活动。[2]为了对家乡有更准确的认识,唤醒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作者完成了《寒假你好!“探寻古村落,了解家乡变迁”的设计。并在班级微信群里发布了一则关于组团探古村落的公告,邀请了19个家庭参与。家长和学生在千年古村落读《山下包》的基础上,熟悉山下包村的历史、文化、轶事和民间故事。父母自我意识的觉醒带来的发展期待,成为学生前进向上的力量,引领他们与外界互动。
后来通过组织读书活动和专题知识竞赛,了解和认识了古村的历史。古村祠堂是该村重要的历史见证,蕴含着古村人民艰苦奋斗、坚忍不拔、勇于创新的精神,是教育广大青年热爱家乡的重要资源,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组织孩子们探索古村落的祠堂文化,认真听讲解员讲课,让学生带着问题参观,把游学与读书活动、专题知识竞赛结合起来。并通过组织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专题演讲比赛、宣传活动和有奖征文比赛,激发广大青年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回报家乡报效祖国的热情。从小事做起,传承民族精神,唤醒故乡情怀。通过以上系列教育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自豪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第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件事可以和多种主题形成关系,在时间意义上无限衍生和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去分析事物背后千丝万缕的联系,把丰富的价值转化为儿童发展的现实。组织家长和学生在阅读《千年古村山下鲍鱼》一书的基础上,开展“探索古村山下鲍鱼”活动。家长和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山下鲍鱼》有了一定的理论认识。第二,探索古村落的策划,访谈问题的形成,访谈的过程,从接受、支持到参与、引导,内涵越来越多,家校合作的意识在深化、发展。
(一)故乡的历史美
通过组织学生查阅涂氏族谱,采访村里的老人,了解家乡的历史。面试前,同学们自愿组成小组讨论确定面试的问题,并做好分工安排,包括面试官、记录员、整理汇总等。在查阅家谱和采访老人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做事、动脑、调查和采访,学会了收集和处理信息。在小团体的行动中,学生们学会了合作和交流,学会了选择和补充。活动结束后,各小组上交了调查报告,探险队收集的信息为后续活动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探险队:领队带领我们查阅涂氏族谱,得知山下有多个鲍氏家族,故称山下鲍氏。建于清朝雍正年间(1723-1735)。据记载,清朝雍正年间,涂家始祖涂国文从福建长汀来到双溪水下村,在山脚下结识了一位名叫宝良的女子,并结为女婿。他先是住在一个水下的村子里,后来搬到山脚下的包村,种植靛蓝,繁衍成家。下堡村民的主要收入是茶叶、油茶等。因为地处山区,村里没有工业基础,青壮年经常常年在外打工,跑超市等。,而且只有节假日才回家。[3]精灵队的孩子们在队长王以勋的带领下,走访了村里84岁的涂立忠和88岁的涂。采访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又对家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了解到山下包这个小村庄在新中国成立后发展很快。现在是武义县超市经济的发源地。山下堡村有110多家超市。山下堡村民、CPPCC人潘发发创立了拥有45家连锁超市的“万客隆”品牌,并成功加入其他超市,成为沃尔玛受人尊敬的竞争对手。
我家乡的建筑之美
下堡村现有历史建筑31栋,其中清代建筑28栋,民国建筑3栋。岷山县下堡村现有历史建筑31座,其中清代建筑28座,民国建筑3座,以民居为主,有祠堂、桥梁、寺庙、古井等。山下包村的历史建筑虽然规模不大,但讲究装饰,在梁、梁、过梁等显眼的地方雕刻人物、花卉、瑞鸟、吉祥动物等。门窗雕刻精美,院墙檐下一般绘有壁画,题材广泛,表现生动,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精神审美的价值取向和启蒙意识。这样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吸引了很多大学生来写生。这么美的家乡,我们该做点什么吗?
作者组织了一次“你对家乡建筑了解多少”的会议,请同学们谈谈看到家乡建筑的感受,写写自己的经历,画出家乡的美景。也有同学在回国后整理并绘制了关于家乡的手抄报。这种形式鼓励学生学会总结和反思。很多同学在了解家乡的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实践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作者把这次活动的照片上传到班级微信群。家长们对孩子的表现非常满意,认为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校外教育活动:有的家长认为这样的寻根活动让孩子从小就明白要热爱家乡;一些家长认为,寻根活动可以让孩子亲近自然和农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家乡技能之美
鲍鱼历史悠久。它长出靛蓝,繁殖成一个家族。时至今日,村尾的田里仍有靛塘遗址,为的是让孩子们感受祖先的智慧而致富。我们一起参观了靛蓝塘遗址,寻找靛蓝制作的具体地点,也向村里80岁以上的老人了解了制作的步骤、历史意义以及为什么会衰弱。经过大家的探索,我知道靛塘是山下鲍鱼人的一条致富之路。后来由于交通拥堵,种植户数量下降,慢慢被其他行业取代。在一系列寻根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调查探索、组织创新、沟通合作、信息处理等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四,在延伸活动中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专家交流创新活动
县教育局教育处处长雷国强是《千年古村落脚下的弓》一书的作者,对古村落的祠堂文化有着深刻的见解。家长和孩子一起看完这本书后,通过寻根作业对家乡的历史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老师邀请雷主任与家长一起讲家谱知识,让活动在专家交流中有所创新。
(二)家长和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情感态度发生变化
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词,而是由很多人、很多风景、很多故事、很多场景组成,是很多内容的感情和回忆的融合。从探索古村落到认识家乡、热爱家乡,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情感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笔者对一份关于认识家乡和热爱家乡的问卷进行了后测,旨在调查他们对家乡历史的认识。我用一个问答之星对全班同学进行了调查,全班46个同学回收了42份问卷,回收率为91.3%。我对问题逐一进行了梳理和分析,86.9%的同学对该村的发展历史有一定的了解。95.6%的同学谈到了未来村庄建设的想法。班里的43个孩子都觉得生活在自己的村子里很幸福,很喜欢。25位同学对村里的名人做了明确的回答,18位同学对村里的民间故事做了详细的回答。一方滋养另一方,个人的成就离不开家乡文化的滋养。多了解家乡的历史事件,会增进个人对家乡的感情,了解家乡的历史,增强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家长和孩子对自己的家乡都是相当开心和满意的。
(C)家长和学生增加了对家乡历史和文化的了解。
从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是在父母的带领下参与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的。家长越重视这个活动,孩子的收获就越大。他们通过走访、查阅资料、实地走访等方式,了解了家乡的历史、姓氏、风土人情,以及他们的历史变迁与新中国成立的关系。通过这次活动,很多家长从没有关注过家乡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个活动对其他地方的家长也起到了折射和带动的作用。其中一位河南的家长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商丘的历史意义。通过查阅族谱,发现我其实和庄子是同村的。他知道后,立即分享给班级,引发了更多家长对家乡的探索。我布置的作业,他也给出了最完美的答案。我把他的答案作为最佳参考答案发到班级微信群,供家长参考。对家乡有了新的认识,会形成一系列的认知效应,为他们以后扎根、学习、建设家乡打下基础。这是这次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最大收获。
(四)体验延伸活动,突出反思的有效性。
一个学期下来,在父母的共同策划和组织下,开展了一系列的班级活动。一个学期下来,在我父母的共同策划和组织下开展了一系列的班级活动,孩子们各方面的素养在活动中得到发展。以爱国爱乡为主题开展国庆活动。孩子们走进街头、景点、革命烈士纪念馆,感受祖国的强大和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重阳节进养老院,关爱老人,帮助弱势群体;寒假“照顾老人,探索古村落,看看孩子的家乡”...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调查能力、创新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可见,实践活动作为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培养和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在假期中,学生对家乡和社区的感情和责任的形成和发展,都包含着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周围世界的发展。这样的发展给生活带来了灵活性和丰富性。
根据教科书的重点,学生、家长和教师将从有效开展课外活动中受益。通过寻根活动,学生可以在自我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受和思考,不断判断和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不断完善和进步,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得到有效激发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