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熔炉》原型中真实事件的最终定论是什么?
1985至2005年期间,“熔炉”案7名受害者在光州光山区仁化学校就读时,遭到学校老师性侵。
2012年3月,这7名受害者向韩国市政府、光州市政府和光州光州区政府提起了4.4亿韩元的索赔诉讼,称政府和地方政府未尽到管理责任,使其遭受老师性侵,身心受到双重伤害。
首尔高等法院后来审理了此案,驳回了受害者的诉讼请求,理由是无法证明政府机构对受害者遭受的性暴力犯罪负有责任。在大法院10月8日作出的165438终审判决中,法官再次驳回了7名受害人的诉讼请求,理由是案件已过(国家赔偿请求的5年有效期已过)。
电影评价
一个“大熔炉”让人心酸。它以一个真实的故事为剧本,描述了一所聋哑学校发生的性侵和性暴力的悲惨画面。“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些处于社会底层、遭受挫折的受害者作为弱势群体,无力反抗也无人关注,直到一个有良知、有正义感的老师出现。
这给他们带来了生活的希望。当社会日益法治化,人们对暴力的反抗转移到法治的轨道,法律日益成为弱势群体的“救命稻草”。但在这场人权斗争中,影片生动地展现了转型期特权资本的问题,法律面临的人性与制度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