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的历史和文化
大姚国家重点青瓷古窑址在城南35公里的刘桦山下,明代以前叫柳田。制瓷始于五代,有50多个古瓷窑,形成了一批古青瓷窑。南宋的和盛兄弟在这里制瓷,他们制作的青瓷各具特色,因此被称为哥窑和地窑。民国初年至抗日战争时期,外国传教士和古董商抢购古物,导致古窑址被洗劫一空,古窑址遭到破坏。但古作坊和部分窑床仍埋在深层,大量古瓷片留在地上。17 ~ 29(1928 ~ 1940)期间,陈万里(解放后故宫博物院陶瓷部主任)对龙泉青瓷古窑址进行了四次考察。
源口青瓷古窑址在县城双坪乡源口村西北约三公里处,土名叫山茂林。1980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发现,该窑始建于宋元时期,是元代生产青瓷的重要瓷厂。窑场4000平方米。有7个窑,最长的龙窑97米;4个准备和制造原材料的车间;有12个用于泥浆冲洗、沉淀和干燥的原料池,以及用于储存泥浆的池。有10陶瓷车坑,用于拉坯或切边;4座素烧窑;还有工地渣土、流水沟设施等多处。是迄今为止龙泉窑考古发掘获得的最完整的资料。
剑池湖位于西秦山一侧,在县城以南1.5公里处。相传春秋战国时期,著名铸剑家欧冶子铸剑。古时候湖区30多亩,西秦山两岸有7口井,如北斗七星,甘甜,适合淬剑。明末只有1口井,井旁有“剑池亭”和“瓯野寺”。解放后,县人民政府拨款1957进行修缮。剑池阁在“文革”中被毁,现已重建。
明代叶普的老家在龙源镇宫头村。建筑坐北朝南,建筑面积2775平方米。平面房间呈长方形,总宽46.5米,穿透深度55.5米。前后殿皆悬于山顶,古镜形木柱,阴阳铺瓦,天井铺方砖。环海以柔石为材料,浮雕花卉、棱柱、古币、麒麟、鹤鱼等人物。
青秀寺在城北角安庆山脚下。清秀寺原为道场,晋末天府九年(944年)创建为清秀讲堂。明朝易、丑帝统治时期(1445)改名清秀寺。山门里有两株桂花唐古特,叫唐桂。左侧株高为15m,DBH为0.74m,右侧株高为16m,DBH为0.8m..寺外有一口井,叫濯溪井。旧录曰:“智北二里青秀寺,曾有一僧郎公住于此。他病了,没有水喝,但水泉涌出,变成一口巨大的井,三尺见方,两尺深,像一个石洞。”井水清澈甘甜,越传越泻。历代都有诗。
吉圣坛塔位于县城东角1.5km的莲花山上。完成于明朝天启至崇祯之间(1627 ~ 1629)。塔为亭式建筑,实心土坯结构,六面七层,每层由角齿和重檐构成。从第二层开始,每边有36个壁龛,宝塔呈宝伞状。底座每边宽3.2米,第一层宽2.2米,高23.8米。1957,县人民政府进行修缮。“文革”初期,“四旧”被扫荡,塔身部分被毁。龙泉中学部分师生闻讯,日夜游过小溪守护,塔得以保存。这座塔于2019年7月10日倒塌。
永和桥在安仁镇。建于明成化年间,原名永宁桥。清顺治毁于火。康熙五十七年(1718),集资3000余元重建,改名。咸丰五年(1855),两座桥墩被洪水冲倒,次年修复。民国元年夏天,一座码头被洪水冲走,次年重建。解放后,县人民政府拨款维修加固。悬臂廊桥,木结构,石结构,长125.7米,宽6.4米,有42个廊桥。五个桥墩用条石砌成,最大的一个宽10.8米,中间的第三个桥墩用雁翅分水,桥墩基础长86米,宽57米,桥两端屋檐叠成门楼式。这座桥有一个木凳上的栅栏。清代有诗:“虹分玉镜,钟之气不逊于古茶州。”赛龙舟在古代,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六举行盛大的赛龙舟活动。龙舟长10米,宽1.5米,全杉木制成。龙头、龙尾用樟木雕成,艇身描绘鳞片,中框用篷布覆盖,莲中有乐师,伴有锣、鼓、丝弦、管乐;船上有16档,32名选手身穿单色背心,每人持桨。5月1日上线,5日正式比赛,6日登陆。相传朱元璋和吴参军,胡中原(龙泉人)在五月初四就开始了他的事业,所以这个县有些地方庆祝这个节日的时间早于初四。
石马酒灯
元宵节,家家户户都会热情接待去石马看龙灯的客人,免费吃喝。这种习俗代代相传,延续至今。每年正月十五,去石马看龙灯的客人络绎不绝。
安仁班龙灯会
班龙,龙头雄伟壮观,制作精美。龙身由2.2米长的木板制成,也叫节。每节上,九把长短不一的弯弓,用四个大小不一的箍圈固定成弓箭形状,以此为龙骨,贴上棉纸,贴上金、银龙鳞、红龙脊,插上三支蜡烛。每节两端各打一个圆孔,两节之间串龙棍。板舞阵中有“赛马阵”、“盘龙阵”、“元宝拉心”。每到元宵节晚上,各路游客都会来这里享受一场丰富的民俗文化盛宴。
民歌多以二人转的形式出现,旋律流畅,如《山歌唱山歌之王》、《对花》。表达对妻子四夫潘阆感情的情歌有《唱五表》等,也有通过唱四季十二月的事情来表达感情的,如《四一郎》、《长工叹》等。
章生一龙泉祭祖,哥窑创始人张生儿被后人尊为窑业始祖。以前烧瓷器的龙窑、鲤鱼窑窑头都贴有“大师榜”。除了祭祀主人的职位,主人名单还包括祭祀山神、土地、挑水、运水。农历初二、十六,制瓷者必须买酒、肉、茶、米,在窑头的大师榜前点上香烛祭祀,磕头拜完,再分祭,俗称“过日”。选择基建窑建窑。先请风水先生选择丁吉地和黄道吉日开始建窑。开工的时候要在窑里立一个祭祀神,烧好瓷器。建窑当天禁止小孩和孕妇进入窑池,任何人不得挑粪桶从窑前经过,以免得罪神灵,给窑带来灾难。农历七月十八日祭窑,相传这一天是哥窑创始人章生一制作“换窑瓷”的日子。届时,陶工会沐浴斋戒,将面粉做成的少男少女摆放在祖先的香案上,在窑头大师的名单前摆好祭品,点上香烛跪拜,祈求祖先保佑烧出精美的瓷器。窑工吃饭窑工在窑里吃饭不能说话。吃饭时,碗和筷子不能碰到桌子,也不能把筷子放在碗上。三、六、九日入窑,祭祖、山神、土地。在整个入窑过程中,要讲吉祥话,严禁脏物经过,防止脏气进入窑内,影响窑烧。在龙泉建瓷窑、瓦窑、炭窑时,要在窑旁设“窑主”。开窑生火,要给“窑主”祭祀,要给窑主准备酒和菜,也就是做窑主祝福。龙泉剑
龙泉市出产的龙泉剑,据说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欧冶子铸剑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龙源也是龙泉剑的原名。据说有一次欧冶子打水淬剑,突然出现了“五色龙纹”和七星斗像,于是人们就把铸剑的地方叫做“龙渊”,把剑叫做“七星龙渊剑”。到了唐代,“元”字改为“全”,以避讳曾祖父李渊。
灰绿色
龙泉青瓷烧制技术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正式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龙泉5000人以上青瓷企业130多家,龙泉5000人以上青瓷企业130多家。涌现出四位国家青瓷大师(三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大师)。
龙泉窑有1600多年的生产历史。其作品主要在釉色上吸引人,是最著名的彩釉瓷器品种。釉料往往要施很多遍,釉面厚,玻璃光感强。龙泉窑的白色青瓷细腻致密,白中带青。釉层柔软未开,鞋底外露部分为赭红色,俗称朱砂底。驰名中外的龙泉窑粉青釉、梅青釉,有晶莹剔透的蓝宝石,色调可与翡翠媲美,达到我国古代青色的最佳状态。
香蕈
龙泉是世界香菇的发源地之一,自然条件优越。生产的段母香菇和代料香菇质地优良,菇形圆润,色泽纯正,香气浓郁,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随着食用菌实用技术的推广,生产得到了很大发展。干蘑菇年产量7000多吨,鲜蘑菇年出口量5000多吨。产品畅销世界各地。形成了生产、销售、加工一条龙服务体系,香菇生产成为龙泉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95(福州)全国食药用菌产品展览会暨新技术交流会上获“全国食用菌先进县”荣誉称号,“龙宝”牌香菇获首届农博会银奖。建立了两个大型蘑菇市场,面积1.3万平方米,年营业额2亿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