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的写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李青六年(1046)。范仲淹生活在北宋内忧外患的时代,内部阶级矛盾日益突出。
看着契丹和西夏。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种局面,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来被称为“庆历新政”。
但改革侵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皇帝改革的决心不坚定,在以太皇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谪河南邓州。这篇文章写的是邓州,不是岳阳楼。
扩展数据: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 65438+10月17)应好友巴陵县令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写的一篇散文。
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和雨天晴天带来的不同感受,揭示了古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仁者之心,也表达了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
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川景色的狭隘范围,结合了大自然阴沉沉的变化,阴晴圆缺,以及“动客诗人”的“见物之感”,从而把全文的重点放在了讨论政治理想上,拓展了文章的境界。
全文叙事、景物描写、抒情与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结合、明暗对比、用词简洁、音节和谐,用对联比景成为杂记的创新。
参考资料:
百度岳阳楼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