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忽必烈率领蒙古铁骑两次远征日本都失败了?
这一年的165438+10月,共计28000人的蒙朝联军乘坐900艘海船从朝鲜合浦出发,展开了对日本的首次远征。应该说这次远征是元朝征服日本的最好时机,因为镰仓幕府没有预见到元军的突然袭击,他们也没有足够的防备。历史事实也说明了这一点。元朝远征军很快穿过对马岛西部海域,在对马岛登陆。这里的日本幕府守军人数不多,但很顽强。倭寇卫士景岛乐勇敢地率领80名骑兵迎战元军,最终全部战死。随后远征军登陆伊旗岛,仅用一天时间就攻占了岛城。幕府守军崩溃,镇守平景龙自杀。随后盟军很快逼近松浦县,幕府在此的部队很快被击溃。
直到这个时候,幕府才得到元军大举入侵的战报。日军反应很快,在镇西的小二才和大朋友赖太的指挥下,向元军可能登陆的沿海地区集结。10六月19,元军到达博多湾。第二天,我在今松和博多登陆。元军和日本武士在这里激战。这是一场血战,一直持续到日落。元军副军长刘福庭在战斗中负伤。日本武士付出了更大的代价,伤亡惨重,博多和博多崎都沦陷了。一个个前来参战的九州武士团也被元军击溃,被迫向太宰府水城方向撤退。
此时,元军内部的蒙古和朝鲜的将领产生了分歧。朝鲜名将金方庆主张九州岛战役一口气解决,然后自己等援军。蒙古将领新都、洪荣秋被日本武士顽强的战斗意志所震惊。他们考虑到士卒的疲劳,打伤了将领。为了防止日本武士夜间进攻,最后决定暂时撤回海船。回顾这段历史,如果当时采纳了金的想法,日本的命运就会改变。
当晚,博多湾风高浪急,多艘盟军船只触礁沉没。士兵中溺水者不计其数,士气极度动摇。在这样的情况下,完全无法继续战斗,于是残兵败将,第一次远征以失败告终。这场战役发生在日本龟山文永天皇十一年,日本历史上称为“文永之战”。
如果说元军第一次远征的失败是巧合。那么第二次远征的失败,就需要在军事准备和指挥两方面进行相当大的自省。
1279,南宋灭亡。元朝开始准备第二次远征。从物资准备上来说,这次探险无可挑剔。这一次,元人不仅在朝鲜建造战船,而且在南宋统帅范的指挥下,开始在江南建造大量的海船。经过长时间的准备,1281年的远征开始了。忽必烈的计划是,元将新都、洪容秋、朝鲜将军金率领4万远征军组成东路军,仍从朝鲜合浦出发。另一路由亚伯拉罕和范率领,起于浙江宁波,南宋新附军65438+万。两军在一个陌生的岛上相遇,共同进攻日本。为了保证远征军继续作战的能力,忽必烈指示远征军携带锄头、铁锹等农具,以便登陆后就地宿营。
5月3日,东路军首先从合浦出发。当月21日,对马岛、一歧岛被占领。但他们没有听从忽必烈的指示,在伊旗岛上休息,等待南军接应。东路军在继续远征之前,只在一歧岛停留了很短的时间。6月6日,东路军到达博多湾,这次不如上次顺利。幕府在这里修建了堡垒,进行了严密的防御。东路军只好停泊在博多湾的中岛和能谷岛,自始至终无法在博多湾登陆。
滋贺岛上有一条狭长的海滩通往陆地,所以远征军只能在退潮时利用这条通道在海里与日本武士决一死战,无法充分发挥其群体作战能力。此外,在海上,骑马、射击和火器战术也失去了效力。战斗一直持续到13年6月,元军伤亡惨重,但毫无进展。
眼看东路军无法独自在博多湾登陆,决定回义起岛迎击南军。然而,东路军到达义起岛后,发现南军并未到达。由于粮草匮乏,再加上海上疫情,东路军的士气开始动摇。新都和洪容秋提出从朝鲜撤军,但金对此表示反对,将领中也有反对意见。这时候江南军的先头部队到了一歧岛,说明了南军站起来的原因。原来,南军总司令亚伯拉罕病重,忽必烈只好任命阿塔亥接替他。然而,阿塔亥未能到达,所以范只好先把情况通知了东路军。就在东路军等待南军的时候,日方组织了一次大胆的进攻。6月29日至7月2日,跟随南军先头部队的日本武士两次进攻伊旗。但很快被强大的元军击退。
7月初,范等待阿塔海司令到来,率南部军团擅自出发,在平户岛附近与东部军团会师。就这样,一个多月的时间浪费了。在这段时间里,日本幕府做好了战斗准备。7月27日,远征军东进,占领鹰岛,开始准备登陆日本。那天晚上,突然又刮起了台风。由于元军以船为据点,战船靠得太近,无法分散,互相碰撞,大部分沉没。这场台风在日本历史上被称为“神风”。台风过后,元军总司令穷困潦倒,甚至抛弃了大部分兵力,率领残存的船只返回内地。结果,数万名弃兵失去了指挥官,日本武士逐渐被歼灭在海上。日本人杀了蒙古人和朝鲜人,认为新附自南宋的军队是唐朝的,所以保留为部。
声势浩大的第二次远征日本就这样失败了。1.4万人回国的不到五分之一。第二次远征日本失败后,忽必烈一直打算进行第三次远征,但由于江南人民的起义和反抗,忽必烈征服日本的计划直到1294才宣告失败。忽必烈死后,再没有人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