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县第一高级中学的历史
长河原追县令,兴学为民,利后人。1904年,晚清诗人、阳信县令苗润龙毅然革新,创办阳信官学。
苗润龙(1851-1939),原名龙宇,满族,正白旗人,汉军,字林东,寒渔翁,沈阳人。光绪元年(1875)举人,光绪十八年(1892)壬辰科进士,被国子监授予编修。曾任户部主任,1903(光绪二十九年)被授予山东省临清县(今临清县)直隶州候补知府、知府。苗润龙出身书香门第,曾祖父是康乾年间盛京著名学者苗公恩,“多少留在京师,总让公牵”。1904年,清政府推行“新政”,“弃私塾兴学”,苗润龙热情鼓励,在阳新县永宁寺旧址建立“高中二等小学堂”,在河豆腐铺狼丘建立“浪丘公学”,并为前者题写石碑,保存至今。这两所学校的性质不同于过去的“私塾”和“书院”,是官办学校。特别是阳信官学,附设有“师范学院”,实行班级授课制,是阳信现代教育制度的雏形。此后的百年间,“阳信官学”逐渐演变为阳信一中,诞生了博兴师范学校(1951七月)、阳信实验中学(1992九月)等两所地方名校。
近百年来,阳信一中与世纪同行一道,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著名学府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先后有4万多名毕业生离开学校,为争取民族独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