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被划成市了吗?
?临泉总貌
临泉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分别与安徽、河南两省9个县市接壤,辖31个乡镇,1个省级工业园区,总面积1.839平方公里,总人口230万(201.1),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县。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生态示范区、中国绿色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人力资源开发试点县、全国畜产品生产百强县、安徽省农业产业化合作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临泉历史悠久。考古发现,季晨马寨村有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古村落遗址,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1042年,西周时命名为沈,是第十子的封地。秦汉魏晋唐都在此设县,临泉县于1935正式建立。
临泉名人辈出。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法国现代著名的油画大师杨都诞生在这里。临泉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进军大别山时,途经临泉县,将后方指挥部设在临泉县翟伟镇五营村,驻守临泉88天。21世纪,在临泉这片热土上,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中国最美乡村教师、中央电视台2011全国三农人物、全国百名志愿者候选人侯、中国好人侯子恭、李美兰、、蒋桂敏等一大批全国知名、受人尊敬的模范代表。
临泉文化底蕴丰厚。临泉县按照“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原则,大力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促进文化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已成功举办了两届安徽民间杂技艺术节、八届桃花艺术节和四届山羊美食节,促进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大丰收。
临泉是年轻的皖豫交界的工贸集散地和副中心城市。近年来,临泉县党委、政府进一步分析县情,梳理发展思路,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两翼联动”,围绕“连接江浙沪、融入长三角、加入合肥圈、崛起皖西北”的区域发展目标,促和谐”,一个政治稳定、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实力雄厚、充满活力、竞争力强的新临泉正在展现在全省乃至全国人民面前。
开放进取的临泉有“六大明显优势”。临泉工业经济加快发展,主导产业优势明显。全县各类生产加工初具规模,产业化链条不断延伸,初步形成了“化学医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家具木业、皮革加工、机械电子”六大产业。新兴的科技电子产业,独具特色,发展迅速,成为阜阳科技产业的一大亮点,被中共阜阳市委、阜阳市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扶持产业。晋煤中能化工和王文公司分别被评为安徽省十大民营企业和全国同行业百强企业。晋煤中能化工航天炉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王文牌荣获中国驰名商标,王文酒厂醇厚甘甜,畅销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喜爱。
临泉城市建设加快,辐射带动优势明显。临泉市区扩大到25平方公里,城东工业区、城南科教文卫区、城西生态区、城北食品加工区、城中商务区“五大片区”同步推进。全县商贸流通、餐饮、娱乐、休闲旅游等服务业快速发展,专业市场辐射效应增强,消费规模和档次不断提高。临泉逐渐成为皖西北的商贸物流中心。“十二五”期间,围绕“拉开框架、完善功能、打造精品”的思路,大力实施“东扩南进、西扩北连”的城市发展战略,突出“姜尚故里、生态之泉、豫皖商都、杂技之乡”的特色,在扩城、通路、流水、绿化、亮化、美化上下功夫。
临泉交通网络加快完善,区位优势明显。临泉东距京九铁路最大编组站阜阳站仅60公里,距阜阳机场45公里。国道106、省道102、204、328穿境而过,泉水可运入淮河,通向大海。正在建设的阜新高速公路、规划中的洛福铁路临泉支线、杨桥船闸扩建工程,将加快临泉对外交通能力的提高。
临泉农业生产加速发展,规模产业化优势明显。临泉是国家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畜牧业基地。素有“淮北粮仓”之称。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年产量超过百万吨,蜂蜜南瓜、生姜、大葱、甜叶菊等经济作物闻名全国。是中国蜂蜜南瓜之乡,国家生姜生产基地。临泉先后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县、全国畜产品生产百强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养牛优势区县、安徽省第一个牛羊养殖大县、全省畜牧富民十强县。它拥有华东最大的山羊交易市场。
临泉生态环境美化迅速,后发优势明显。县内河流纵横交错,湿地候鸟众多,桃花荷花相得益彰。以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为依托,泉河风景带、六安河湿地、姜子牙文化城正在规划建设中。临泉被评为国家生态示范区,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水利、生态能源等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享有中国绿色名县的美誉。
临泉人力资源快速集聚,劳动力要素优势明显。临泉每年剩余劳动力80万人,被列为全国劳务开发试点县,在发展劳务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具有难得的优势。当前,临泉正从人口大县向人力资源强县迈进,发挥人力、凝聚人气的发展潜力日益显现。
好客的临泉人民将张开双臂拥抱你,开放进取的临泉人民期待着欢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