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的选择题都是错的。
至于综合文学的历史部分,今年大纲有几大变化:不拘泥于某个版本的教材,不拘泥于某个标准等等。对学生的测试能力也做了要求,包括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所以,想要拿高分,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课本基础知识一定要扎实。尤其是小知识点,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很多都是来自课本的小字部分或者附加知识。而且往往考的知识就是这部分知识所在的那一页的课文或者知识点。第二,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求必须建立完善的知识框架,因为答题时,我们思考的不是某个知识点而是整个知识体系。第三,回答历史题要有一定的答题技巧。比如让你分析一个事件的历史背景、历史条件、前因后果,你要记得至少从三个方面来分析:结合这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历史时间或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来分析。第四,在回答历史题的时候,要记住历史题的答案来源于两三个部分:一个是材料分析的课本知识点,一个是题目要求的组合材料的知识,所以一个完整的历史答案是:课本+材料(记住:材料一定不能抄袭)。第五,近年来,高考题中对主观能力的考查有所加强,这类题没有固定的标准。但是有一些要求:第一,观点必须明确,第二,理由(论据)必须足够完整,能够支持你的观点。这个分题是高考最容易得的分。第六,不要对不熟悉的材料和超出课本教学大纲的问题感到恐慌。这个分题有个窍门:看它的题目,一般是:请按照材料来。。。对于这个分题,答案来自于材料。这种题需要你对材料有充分的理解和把握,用总结性和创新性的文字按照分数逐一列出答案!
回答作文题。论述题灵活多样,很难区分明确的类型来制定相应的对策。写历史论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个是当下的历史话题,讨论话题很少在没完没了的文章中铺陈史实。史料的结合很重要。要有相应的史实来支持这个观点,这个史实的选择应该是最典型的,因为相似的史实可能会接触到很多,不可能把所有相似的史实都反映在纸上作为论据,所以应该选择最典型的史实。另外,要讲历史,观点和史实不能割裂。观点是观点,历史事实不是。回答一个大问题,应该有一个整体的设计思路,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整个过程中应该用哪种理论,而不是把论点和论据割裂开来。最后,要做一个历史的解读。这是历史学科能力的集中体现。即使是认识和再现历史知识、处理材料这两个要求,也离不开历史解读能力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