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大厦的历史
1865年4月,上海分公司在上海成立。上海分行成立于南京路外滩,旧址为钟会酒店,是一栋英式小三楼。
1874年,由于业务量越来越大,楼房不足,我们买下了关南洋人俱乐部的房子和草坪,盖了一栋三层小楼,就在今天福州路的外滩。次年伦敦爆发金融风暴,上海其他英国银行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但汇丰银行躲过了这场风波,此后业务发展顺利,资本滚雪球。当时,汇丰银行在世界各地设立了许多分支机构,但它们都专注于在中国寻求最大的经济利益。在其存款、贷款、投资、国际汇兑等业务中,上海分行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汇丰银行的历史记载:“英国的利益主要在长江流域,上海是这个流域产品集中的港口...虽然汇丰的总行在香港,但总的来说,上海分行承担的业务更多。”上海分行是汇丰银行在中国大陆的管辖行,管辖中国大陆所有分行,是资金调度的枢纽。
1921年,它在外滩建造了这座7层建筑,占地14亩。英国人吹嘘它是“远东从苏伊士运河到白令海峡最豪华的建筑”,于1923年竣工,位于黄浦区外滩中山东路10 ~ 12号。在当时上海的金融市场上,汇丰银行有很大的操纵力,它的金库里有巨量的金银。正是因为汇丰在上海外汇市场占据重要地位,才获得了外汇市场上市银行的资格。
在1935之前,汇丰银行每个营业日上午9: 30报出的外汇牌价迅速传遍中国,成为黄金买卖价格和一些进出口商品行情的依据。包括怡和、太古和沙宣在内的在沪大型英国企业,以及钟毅、亚洲、布门和中国肥皂四家信托公司,都与汇丰银行有着密切的信贷关系。汇丰银行也是中国政府偿还外债和赔款的主要受益银行。清政府向英、德、法、俄四国借的外债,以及民国初年五国银行集团的善后贷款,还有丧丑赔款,每年都要汇给汇丰银行等五家银行保管和划转。从1916开始,汇丰银行还获得了代表税务总局在中国收取和保管国内债务的权利。税务总局是中国海关的最高行政机关。从1853到1949,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海关权力除日本侵华期间外,均由英、美、法控制,税务总局始终由英国人掌握,说明当时的中国财政部是外人分的。如果中国政府想动用偿还债务后的关税和盐税余额,需要得到外国银行集团的同意。这样,在汇丰银行积累的税收余额就成了银行可以调动的巨大资金。
1932年,汇丰银行存款余额高达9.3亿港元,接近中国所有银行存款总额的一半,实力可想而知。
从1937开始,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占领沿海港口后,将汇丰银行征收的关税改为上海横滨正金银银行征收。汇丰银行的业务在二战期间一落千丈。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侵占上海租界,汇丰银行被日本强行接管。抗战胜利后,恢复营业。此时,美国在世界权力格局中已经超越英国,华美商业银行的势力扩大,汇丰这个曾经辉煌的金融帝国只剩下夕阳的余晖。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汇丰银行是上海仅有的两家英资银行之一。与麦格理银行一起搬到圆明园路的蓝欣大厦,经营中国政府指定的外汇业务。
1955年,汇丰银行撤出上海,在圆明园路的蓝欣大厦另租了一间办公室。这座大楼归国家所有。上海市政府迁入,更名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大楼”,简称“市政府大楼”。附楼于1956变更为上海市档案馆。
1990期间,汇丰银行联系上海市政府,想回购该楼,但因为价格问题没有实现。
1991,汇丰银行上海分行获准经营外汇综合业务。
1996 16年2月,该行成为首批获准在上海经营人民币业务的9家外资银行之一。目前,汇丰银行上海分行已迁至浦东新区浦东大道65438号1层。
中山东一路12号,目前由浦发银行使用。浦发银行6月开业1993,股份制商业银行。本行在上海、北京、杭州、南京、重庆、广州、宁波和苏州设立了10家分行。汇丰银行(现浦发银行)大楼在汉口路和福州路之间,北邻海关大楼,南接福州路。
1997,上海市政府退出大楼,浦发银行通过置换购买大楼使用权。该建筑的壁画在修复工程中被重新发现。
2000年5月,汇丰银行将其中国业务总部迁至浦东。